10个好礼貌,怎么教孩子?

儿童资源网

10个好礼貌,怎么教孩子?


  规范孩子时也有一些原则:(1)以行动取代唠叨。譬如玩计算机的时限到了,他还没关,跟他说时间到了,同时走到他身旁要求关机,不要隔空喊话唠叨不停。(2)善用客观的信息。孩子听到的声音不会只有父母的,他需要学会判断。(3)使用自然合理的行为后果。譬如不洗头、不洗澡,身上就会臭,同学会排斥,这就是自然的后果。如果那个后果对孩子有意义,他自然会改。
  当你已经尽力当个不唠叨父母,孩子的顶嘴依旧,找个双方心情的不错的时间聊聊,毕竟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已经从「他律」迈向「自律」,他必须知道并且认同,才会愿意执行礼貌的行为。
  亲子对谈时,也要留意以下「四不」。(1)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尽量让孩子作主。(2)不要翻旧帐。没有人喜欢被揭疮疤,这最容易引发青少年反弹。(3)不要否定孩子。愈否定孩子,他就更想顶嘴、坚持到底。(4)不要引发孩子的罪恶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妈了!」
  老师怎么做:
  有事情与学生沟通,他却顶嘴时,先提醒自己,不要将重点放在他的表达方法,而是去听他在不高兴什么。有时候平心静气去思考他顶嘴的内容,或许会发现他说得挺有道理的。接着再处理他的说话方式:「谢谢你告诉老师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合理,我会再调整方法。不过你说话的方式让我很不舒服」
  曾获教育部正向管教特优的重庆国中教师锺满振提醒,有时候学生呛老师真的会让人难以招架,如果不知如何回应,就什么话都别说。有时候他会跟学生说:「我们明天再说。」不回应留下的空间让彼此有机会思考。等到明天,双方的情绪冷静了,也比较容易就事论事。
  过程中,不要用贬低、谩骂的方式抑止你认为不礼貌的态度。如果孩子从成人身上得不到礼貌的对待,他自然很难变成一个有礼貌的人。
  九、不知使用手机的礼节
  状况一:家族聚会时,八年级的谅宇坐在角落,一直埋头看手机,阿公问话总是简短回答。妈妈使眼色要他将手机收起来,他假装没看见,继续盯着手机玩游戏。
  状况二:愈来愈多学生在上课时拿手机录音录像,上周学校有一位老师骂学生的影片被张贴上网。即使学生可能没有录我,但我还是觉得很不自在。
  可能原因:
  家族聚会时青少年觉得无聊,所以藉着手机打发时间。至于在班上狗仔盛行,李崇建认为,偷拍、录音等使用手机衍生出来的不当行为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文化的代价」:社会上狗仔盛行,这个情况就会具体而微显现在学校。
  家长怎么做:
  以「礼貌」为由要求青少年在聚会时收起手机通常是行不通的。到了青少年,孩子会重新整理,发展出自己的礼貌体系,当他认同了,才会真的去做。
  这个时期应该要有更多的讨论与对谈,同理他的心情。大人们的谈话内容对他来说的确很无聊,但他也得考虑到长辈感受。大人应和孩子讨论出一个让他自在、也不让旁人难受的方式。例如不玩手机改看书,或假装背英文。
  当父母买手机给孩子使用,不妨对于手机使用规则约法三章。但杨俐容提醒,给青少年手机,时间、时段与额度等大方向是可以规范的,其他等出了状况再讨论修改。当规则细节太多,好像在防贼,也容易记不住。
  老师怎么做:
  当偷拍、录音等事让老师倍感威胁,学校可以做的是订定规则,例如:「上课时间手机要关机」。要有心理准备,规则不会百分之百奏效,但多数学生的确需要知道怎么做,以及违反后的罚则。
  偷拍文化源于一种不尊重,老师可以努力的是,在学校内经营起相互尊重的主文化,当一个尊重孩子的大人。
  十、开黄腔
  状况:实验课。老师:「请将吸管插进去。」某男同学:「这样好舒服。」全班哈哈大笑,台上女老师却涨红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