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好礼貌,怎么教孩子?

儿童资源网

10个好礼貌,怎么教孩子?


  幽默提醒,也是一种因应之道。教育部中央团人权教育咨询辅导教师陈端峰,曾碰过学生对他说:「老师,你很机车耶!」「那么是光阳,还是山叶呢?」他用幽默的双关语方式,提醒学生用语的界线。不当面责骂,并不表示我们觉得那是对的,只是换个方式让孩子知道。
  亲职专家杨俐容也建议,当孩子逐步迈入中高年级的自律阶段,大人除了可以从认知面讨论说脏话的相关概念,从情感面让孩子同理、体验听到脏话的经验与感受外,也可以从行为面和孩子约定说脏话的行为规范。
  如教导他们:(1)不在正式公开场合说脏话,引导孩子思考,哪些场合不适合使用同侪间的嘻笑怒骂用语,帮助孩子建立收放自如的界线;(2)也不在别人明白表达不接受的时候说,强调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态度,或许有些人不在意,但若有人明确表达听到脏话有不舒服的感受,就一定要学会自我克制;(3)同时也应提醒孩子不在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情境下说脏话,与孩子讨论,当生气时可以如何表达来取代脏话,协助孩子拉起爆粗口的界线。
  七、站三七步
  状况:青少年做错事情被纠正,被叫去时却以三七步的姿势,站在大人面前。
  可能原因:
  当孩子知道自己即将被骂,这个站姿往往暗示孩子内心有防卫;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姿势不良的惯性,根本没有自觉。
  可以怎么做:
  面对青少年的各种问题,大人有时得一件一件处理,很难强求一次解决。
  黄伦芬举例,若孩子因生气说三字经,而你今天想了解的重点是「为何生气」,当听到三字经时可以先问:「你今天心情又不好了?」把重点放在听他在生气什么,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就在意表达方法。
  三七步的问题也是一样。很多时候,大人会因态度不佳而模糊了焦点。如果现在要讨论的是这件做错的事情,就先不要被态度激怒,模糊了焦点。
  从身体语言观察,三七步姿势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防卫的态度。孩子觉得要被骂,不自觉的会武装自己。如果大人可以了解,他只是在防卫、保护自己,并不代表他刻意要展现无礼,这样才有继续讨论的空间。
  长年辅导中辍、特殊儿的台湾青少年教育协进会理事长李崇建,则会用这样的方式提醒:「站好。这样站,我会认为你不尊重我。」「谢谢你告诉我你没有这个意思。不过这样站通常会被误会不尊重人,这样多划不来!」
  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习惯姿势而不自觉站出三七步。在高雄餐旅学院担任国际礼仪讲师的李昀曾观察,与强调挺胸、伸展的国际标准舞相较,流行于青少年的街舞文化,的确有较多驼背、耸肩等基本动作,一旦成为身体习惯,姿势本身虽没有不敬的意思,却可能引起误解,不妨提醒孩子留意。大人可透过镜子、录像等方式,协助孩子觉察自己站立、走路的仪态与形象。
  八、问话不但不回答,还顶嘴
  状况:小华出门前我问:「有没有带外套?」没听见回答;我提高音量再说:「要带外套喔!」「烦不烦啊你!」他大吼,接着大大摔门声,留下错愕又伤心的我。
  可能原因:
  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挑战和顶撞权威(大人),可能是这个发展阶段维护自我的正常方式。他依然需要成人的关心,但也需要维持自己的独立。
  家长怎么做:杨俐容分析,青少年爱顶嘴,常常是因为父母无法调整关爱。就像栽培箱里的幼苗长大了,父母还继续放在栽培箱关照,它一定长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开保护罩,让它在自然环境,它才能茁壮成长。
  父母只要调整关爱方式,还是可以摆脱「唠叨」恶名。杨俐容建议父母,常在心中默唸「孩子独立真可喜」。当孩子嫌你囉唆时坦承:「不好意思,我已经习惯了,毕竟这样照顾你十几年了,突然要改,好难喔!」说明你需要时间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