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儿童资源网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有人问他:“您怎么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呢?而上帝也不多给您一点儿时间呀!”
  “你看一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富兰克林答道。他的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子的呢?
  5点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好什么事?”
  8点至11点,14点至17点,工作。
  12点至13点,阅读、吃午饭。
  18点至21点,吃晚饭、谈话、娱乐、回顾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好了什么事?”
  朋友劝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
  “你热爱生命吗?”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了朋友的谈话,说:“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在孩子的作息时间中,学习时间一定要固定下来,父母必须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中小学生的作业一般需用一个小时左右,周末的作业量会多一些。父母应该事先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时间、中间休息的时间,然后按规定进行。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学习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高质量高效率地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时,千万不可以再追加作业,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反感,从而对学习感到厌烦。正确的做法是表扬孩子的高质量学习,并奖励孩子一定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
  建议三:指导孩子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安排学习顺序。
  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他们的事情往往是由父母
  第13种习惯珍惜时间(3)
  事实上,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才有可能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序排列顺序,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如考试、测验;
  第二类是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如完成家庭作业;
  第三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如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类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不做。
  如果孩子能够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学习任务,可以保证把重要的事情都完成,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对于读书这种事,应该让孩子明白是最重要而紧迫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学会强迫自己天天读书,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今天丢弃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
  对于玩耍、逛街等事情,父母要教孩子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有必要做这件事吗?”“做这件事会花我多少时间?”“有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呢”通过这种事前思考,可以帮助孩子少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建议四:教孩子有效利用黄金时间。
  每个人都有生物节律,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在相同的时间段,心情好的时候学习效率就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低;在一天当中,早晨和夜间学习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学习效率低。可见,孩子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个最佳学习时机。专家指出,对一个孩子来说,一天内有四段高效的记忆时间:
  第一段:早上6至7点,适合记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内容。
  第二段:上午8至10点,适合记忆大量基础理论知识。
  第三段:下午7至9点,适合进行综合性知识的记忆。
  第四段:晚上10至11点,适合记忆精确性高、容易出错的知识。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有些人早上学习效率高,有些人晚上学习效率高。父母可以让孩子注意观察自己的特点,掌握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然后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安排到最佳时间里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