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刚上二年级的儿子最近常向爸爸抱怨时间越来越不够。原来,儿子下午5点放学后,从学校到家要坐半小时的公交车,而这中间往往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才能等到车。到家往往是6点了,回家后,儿子就需要学习半小时,但是6∶30有儿子爱看的动画片。7点吃晚饭,7∶30到8∶30是孩子的学习时间,8∶30,儿子就得睡觉了。这样,孩子实际学习的时间有一个半小时。现在,老师又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在7点收看新闻联播。这样,儿子的时间就更紧张了。
后来,爸爸帮儿子想了一个好办法。爸爸教儿子把当天要记忆的词语或者英语单词制作成小卡片带在口袋里。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默默地记忆。这样,在等车的十几分钟里,至少有10分钟的学习时间。然后,上车后,儿子可以继续在车上记忆词语,这样,又多了至少20分钟的学习时间。6点到家后,爸爸让儿子马上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和做的笔记从头到脚地看一遍。
6∶30,儿子又看上了喜欢的动画片。同时,爸爸妈妈争取在7点之前做好晚饭,提早开饭。这样,孩子在吃晚饭的同时,可以收看新闻联播。7∶00到8∶30,照样是儿子的学习时间,这部分学习时间主要是用来做当天的作业和预习第二天的内容。
这样,儿子不仅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而且学习时间又增加半个小时。
建议八:教孩子定期检查时间运用。
孩子的时间是否浪费了,有时候,他不认真检查是不太清楚的。因此,要想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就得让孩子学会检查自己的时间运用状况。
怎么检查呢?
前苏联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检查时间运用状况的高手,他的方法就是“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就把平时的研究、阅读、写作、散步、开会、讲课、说话等各项工作所占用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这个时间统计法一直持续到82岁,整整56年的时间里,柳比歇夫从没间断过统计。
时间统计的目的当然是有效利用时间。柳比歇夫每天对自己记录下来的时间运用情况进行小结,每个月进行一次大结,每年再进行一次总结。在总结的过程当中,柳比歇夫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时间用到什么地方了等。这帮助柳比歇夫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这种时间统计法使柳比歇夫有充足的时间写出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以及许多论文。
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每天把自己的时间运用情况记在日记本上,每月分析自己时间运用的规律,找出浪费时间的地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时间浪费。
另一种方法是,父母让孩子先对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制订一个计划,在晚上再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总结,看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为什么会没有做到,是不是哪里浪费了时间。然后,教孩子减少时间的浪费,每天按计划完成任务。
第14种习惯自主选择(1)
很多父母把自己未来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不如让他们自己做选择。——张满意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
在重大事件中不丧失勇气的人不得不算是一个好战士。即使没有事干也不感到烦闷,遇到随便什么事情都能够忍受,不管你要他怎么样,他总是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才算得上是一个好战士呢。——果戈里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他的生活。
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个天才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
“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