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家庭教育,更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儿童,不只是体质健康,从内部来说,应该各项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当手段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从对外关系来讲,应该能够适应周围环境,有人际交往能力和基本的人际关系水平。因而,学习型家庭也应该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父母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例,以身作则,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父母有可能将自身来自社会的不悦情绪带到家庭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孩子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也会经历各种冲突、问题、矛盾和困扰,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时,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必须首先学会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应付各种困境,其次才能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干预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困难,坚强应对困难,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学会预测孩子即将遇到的障碍,及时地排解孩子的不良情绪,预防精神疾病的产生,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
(3)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努力使孩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人才的一个衡量标准。一个健康的家庭必然要教育子女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并有意识地将道德品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家庭教育之中。父母要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子女,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家庭作为教育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的道德行为必然成为孩子模仿的首选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着力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对孩子的道德行为评价要有坚持性,从自身做起,前后一致地提供榜样,为孩子创设道德情境,提供明确具体的道德行为要求,让孩子坚持练习,及时纠错,适当地运用批评和表扬,促进孩子品德的发展,培养孩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4)加强锻炼与培养,训练孩子养成必要的生存技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赢得竞争的必要手段。因此,必要的生存技能也应成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内容。父母应该意识到:要让孩子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本的生存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严慈相济才是对孩子爱的本真所在。在家庭中,通过自身的表现,教育孩子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当承担必要的家庭义务,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责任,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理能力。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角色行为的正确示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必要的生存技能,以适应今后生活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从家庭成员的合作开始,教育子女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孩子的互补技能即学习他人长处以避已短处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孩子的生存质量。
(5)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家庭成员的学习。现在家庭住房条件一般都比较好。最好在家中开辟一间书房,摆放一个书柜,书柜上的书籍要选择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图书,在书柜的旁边张贴名人的格言,时刻激励你。
(6)形成全体成员参与学习的氛围
父母要做孩子学习的榜样,一有时间便看些报刊、杂志,那么孩子在家中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做,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7)适时开展讨论交流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彼此的苹果,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如果我们交换彼此的思想,那么,我们将拥有两种思想。”在阅读同一本书时,每个人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型家庭中每个成员同时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