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育儿99条锦囊
在此之前还有研究称,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而且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光压力,这种光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尤其是婴幼儿)表现得躁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难以入睡。
因此,建议在婴儿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开灯,即使要开,也要注意不要让光线太强。
看数字大小知宝宝健康
一、体重测体重的时间最好在清晨排尿之后。小儿体重的正常值可用以下公式推算: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1岁以上:体重(千克)=8+年龄×2。
二、身长测量身长时,3岁以下可用卧位,3岁以上可用立位,并要求足跟、臀、两肩部及脑后同时紧靠立柱。小儿初生时身长约50厘米,出生后第1年增长25厘米,2岁以后身长可用下列公式推算:身长(厘米)=周岁数×5+75。
三、头围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随着脑的发育,在出生后最初半年增长约8厘米,后半年4厘米,第2年内又增长2厘米,5岁以后已接近成人。
四、胸围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1年增长约12厘米,第2年增长约3厘米。1岁前胸围常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五、囟门后囟关闭时间在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在第12~18个月关闭。
六、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一般1岁时出8颗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1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出第2乳磨牙,于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1恒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2恒磨牙,到12~15岁长满28颗恒牙。
七、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1~3个月每分钟约为45~40次,4~6月约为40~35次,6~12个月约35~30次,1~3岁约30~25次。
八、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新生儿~1岁每分钟约为160~120次,1~3岁糠种釉?20~100次,3~5岁约110~90次,5~7岁约100~80次,7~12岁约90~70次。
幼儿为何抗拒“早期教育”
问:我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听人讲孩子的智力越早开发,孩子长大了就越聪明。因此,我们也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辅导班。平时在家里,我们轮换着教孩子识字、数数,大人虽然很累,但一想到孩子的将来也就咬着牙坚持。可是,孩子一点也不配合。刚开始时,还有点热情,时间一长,教什么都不愿学。我很发愁,如果早期教育跟不上,将来怎么办?
答:早期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已被许多家庭所共识。早期的一些训练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中外名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早期影响。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越小训练越有效,这些都是我们的实践证明了的。
但是,许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教育混为一谈,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提早期教育就认为是给孩子上几个辅导班,上学之前能识多少个字,会背多少个儿歌。把孩子时间都占得满满的,连一点游戏,嬉闹的时间都没有。于是不管孩子自身素质如何,兴趣如何,对知识的“消化”能力如何,将大量知识“填鸭”式地硬塞给孩子,将早期教育的内容,局限于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多方面的综合教育。
我觉得,早期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智力开发,还包括对孩子良好的性格、品德、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习惯方面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能力方面包括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中,重要的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教育,是培养孩子能够关心他人,具有独立意识。
目前,社会上对早期教育还存在着片面发展的错误认识,在早期教育中往往忽视思想品德培养,认为“树大自然直”,甚至发现孩子的一些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也不以为然,说什么“年龄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不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任其发展下去。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孩子一下学到很多知识,变成“超常儿”。盲目地让孩子学习弹琴、书画、跳舞,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多。因此,眼睛只盯在智育上,只强调其一,忽视其他,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