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儿童资源网

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这是周周第一次抹桌子,我从头至尾拍摄下来了,事后外婆看了开心得不得了,说没想到她们抹桌子那么专注!当然外婆也意识到自己的简单粗暴了。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我们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的种种行为,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洒得到处都是,难得收拾饭桌地板;孩子出门想自己走,我们嫌他太慢,怕耽误我们的宝贵时间,不如扛在身上省事;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弄湿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换衣服的负担;孩子想要洗碗,我们会担心他们洗不干净,还可能打破碗,到头来还要我们重新洗……有谁是第一次做事就能做得很好的?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愿自己走路、长大了什么都不想干又懒惰又自私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还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阻止孩子。有一次周周在爬杆,爬到很高的地方,已经高过我的头,旁边的露露爸爸善意地提醒我“别让孩子爬那么高,小心摔下来”。我说没关系的,我在旁边保护着呢,再说孩子有保护自己的本能的。象露露爸爸这样的家长多如牛毛,尤其是一些老人,唯恐孩子磕着碰着,孩子跑快一点,家长大喊“慢一点,会摔跤”,孩子站高一点,家长会说“那样危险”,孩子看见条毛毛虫想摸摸,家长吓唬孩子“毛毛虫咬人”......这样阻止孩子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以为周边处处危机,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事物,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孩子其实是最勤奋、最好学的,他们愿意尝试所有的事情,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阻碍了他们尝试的行为,剥夺了他们尝试和练习的机会。
  不要让孩子“止哭”
  周周在小区花园排队等秋千,秋千是一位10岁左右的男孩在玩。周周等了好一会,见男孩没有下来的意思,有些着急,问道:“哥哥,你还玩多久啊?”哥哥说:“我还要玩很久很久。”周周急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想荡秋千了。”哥哥不理她,继续自顾自地玩。
  周周见哥哥根本不理会自己,实在憋不住了,哭出声来:“我要玩秋千,妈妈,我要玩秋千!”我安慰她说:“你再耐心等等吧,哥哥这么大了,知道公共的玩具要轮流玩的,待会会让给你玩的。”没想到哥哥大声接茬:“我要还要玩很久很久,不让给你玩!”
  这下炸了锅了,周周大哭起来,泪水决堤而下,满脸的委屈和愤懑,边哭边喊:“我要荡秋千,我要荡秋千!”我蹲下来把周周揽在怀里,轻轻拍她的背,柔声说说:“周周今天排队了,等了这么久,真耐心!等了这么久哥哥还不让给你很难过是不是?”周周点点头。我接着说:“哥哥霸着玩具不和别人轮流玩,哥哥做得不对。要不我们再跟哥哥商量商量?”
  周周再次哽咽着问哥哥:“哥哥,给我玩一下好不好?”哥哥仍然说:“我还要玩很久。”周周彻底绝望,哭声震天!
  旁边一位家长看不下去了,让自己的孩子把秋千让了出来,笑着对周周说:“小朋友到这边来荡吧,别哭了,哭了就不乖了。”我笑着说:“没关系的,可以哭。”家长很惊讶地看着我:“啊?让她哭啊,你可真耐心。”我点点头:“是的,让她哭。”家长不解地走了。
  哭是孩子表达内心需要、宣泄情绪的方式,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饿了、困了、害怕了、不舒服了、要妈妈了等等生理和心理需要都会用哭来表达。再大一些,会说话了,生理需要如渴了饿了不舒服等会用“说“的方式表达,而内心的情绪如愤怒、伤心、害怕、委屈、生气还是用哭来表达和宣泄的。我们成人伤心、愤怒的时候不也流眼泪吗?如果这时你的亲人无比理智地对你来一句“不许哭,爱哭就是你这号没用的人”,你会不会想揍他?纵然心中有千言万语,你还会不会找他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