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儿童资源网

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我无意谴责这些孩子,我想他们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我相信每一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都是善良的、心中有爱的,偶尔捉弄小动物也是因为不懂,并无太多恶意。我还记得我年幼无知的时候,曾经把蚂蚁撕成好几截,曾经把小狗扔到池塘,看着它落水的狼狈样子哈哈大笑......我只是在思考:倘若父母不及时引导,这些孩子长大了以后很有可能变得冷漠而狠心,不善待父母亲人,甚至制造残暴事件。到那时,他们的家长捶胸顿足之余可曾想到,这一切是从虐待小动物那一刻就埋下了悲剧的伏笔呢?
  哲学家康德说:“人必须以仁心对待动物,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对人也会变得残忍。”一些社会学研究证明,儿童时期对动物残忍的人,成年后犯罪几率高。因暴力行为而入狱的人有25%承认曾虐待动物,而在不是因暴力行为而入狱的人中,这一比例是5%,在未犯罪的人中则是0%(数据来源于《虐待动物与人类间暴力行为》Suzanneonboy-Hill博士2004/02)。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小孩子捏死小鸡、弄死金鱼、踩死蚂蚁,有的家长会及时引导,但有的家长并没引起重视,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甚至认为不就是只小动物嘛,死了再买一只就是.....
  人的健全人格形成在6岁以前的幼儿时期。如果在童年时期孩子没有让感受到“爱”,有可能就失去了“爱”的这种能力。如果在后来的成长环境中没有及时调整,就容易形成人格偏离。6岁以前的孩子,偶尔捉弄小动物或者伤害到小动物,就如拖小白兔这个孩子,以及我原来亲眼看见一位2岁的孩子捏死一只小鸡,这些都不是恶意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小动物的伤害.周周曾经养过一只鸭子(前文提到过,名叫黄毛),刚买回来她爱不释手,抓住小鸭子的脖子,没轻没重的,差点把小鸭子掐死!我以小鸭子的口吻对周周说:“周周姐姐,我是小鸭子,你把我弄疼了,哎呦...不过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轻一点吗?还有,我不喜欢掐住脖子,那样让我透不过气,我喜欢被抱着。”周周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妥,轻轻地抱住小鸭子。
  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出现伤害小动物的行为,家长只需稍作引导,就能把孩子拉回正常的轨道。而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出现虐待动物行为的,家长就得好好了解一下其心理,必要时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几点建议:
  1、告诉孩子小动物是有生命的,它们也知道疼,也知道伤心,就如同宝宝被人打一样的感觉;
  2、孩子不小心弄死小动物了,家长千万不要持“再买一只就是”的想法,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生命;
  3、不要打骂孩子,因为你的打骂实际就是在给孩子示范“什么是虐待”,又怎么能说服孩子不虐待小动物?
  4、不要过于紧张,孩子一般是没有恶意的,过于紧张会给孩子压力,觉得自己是“坏人”;
  5、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护小动物的典范。
  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周周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小手笨拙地握着勺子,撒得到处都是,衣服总是油渍斑斑,有一次,外婆担心饭凉了,想快点喂完,遭到她的强烈反抗,一定要自己吃完才满意地下地走了。大约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她自己穿鞋,一只已经穿好了,另一只穿了很久却怎么也穿不进去,她小脸憋得通红大哭起来,我走过去说:“妈妈告诉你怎么穿。”便帮她把鞋穿上了,这一下她哭得更厉害了,一边哭一边说:“不要妈妈穿,自己穿。”还愤怒地把鞋蹭了出来!我马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处理不对,赶紧退到一旁静静地等,看她怎么解决。她还是哭,一边哭一边使劲穿鞋,穿了好一阵,终于穿上了,她大喊:“(我)自己穿好了!”破涕为笑,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小脸儿却笑得象绽放的小花!笑意里充满得意、自豪、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