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儿童资源网

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而牛培行呢,不爱上课,就喜欢在马路上或者自行车修理铺捡些废零件,捡回来就开始琢磨,制作一些小玩艺儿。看到儿子玩性不改,父母开始送他到培训班学习。让他学电子琴,琴没弹几下,他却在一边不停地鼓捣电源插座;让他学国际象棋,他却闹着要上制作班,后来只好答应两门课一起学。结果国际象棋学了个一塌糊涂,连基本步法都不会走,而小制作却大有进展。从此,他的房间变成了加工厂,床上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零件。 进入初中,牛培行的学习成绩有所长进,发明创造也进入了高峰。
  可见,教育就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写作......千篇一律地教孩子就会抹杀孩子的天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干涉他,教育就这么简单。
  孩子也“要面子”
  周周两岁半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逛超市,周周一进超市就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一边好奇地到处看看、到处摸摸,一边象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脸上洋溢着快乐。不一会,我正在看货架上的商品,周周爸走过来眉飞色舞地对我说:“刚才周周差点跟别人走了,那个人穿着跟我差不多的衣服,也推着购物车,周周准把他当爸爸了!”太可爱了,我们俩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咦,那只快乐的小鸟怎么不出声了?我们转过头一看,周周趴在购物车上,满脸涨得通红,眉头皱得紧紧的,眼睛盯着地板,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莫非是我们惹她生气了?我赶紧说:“周周,爸爸妈妈不是嘲笑你,也不是责怪你,是觉得你可爱才笑啊。”爸爸也忙安慰她,可我们越说她越发不高兴了,小脸憋得通红,对超市里的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了,任凭我们怎么逗她都不笑了。莫非是不舒服?我摸她额头,不发烧呀。周周爸说,算了,我们随便买点东西早点回去吧。
  走出超市,周周看到肯德基,说要去吃肯德基,我们跟她解释钱在超市都已经花光了,不能去了,她没有闹,情绪好多了。上了公交车,她活跃起来,又开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趁机问:“周周,刚才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爸爸妈妈说你跟别人走啊?”她点点头,我们终于弄清了原因。
  孩子出生后到一岁多,只有初级情绪,比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到了两岁左右,孩子就出现了次级情绪,比如害羞、尴尬、内疚、嫉妒等。显然,周周发现自己认错人后感到尴尬,而我们的说说笑笑让她更感难堪,觉得“很掉面子”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不懂什么,在孩子面前说话肆无忌惮,并不考虑那样会让孩子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对他又有怎样的影响。那真是大错特错,哪怕是婴儿也是有各种情绪的!深入孩子内心,读懂他并尊重他,是为人父母要做的基本功课。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很多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时都会问:“你今天听话了吗?”我说:“你应该这样问,你今天开心了吗?”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其实不仅是家长,学校也喜欢听话的孩子,多省心呀,一点也不会惹麻烦!听话的当然是好孩子了,不听话的呢,当然是坏孩子啦!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谬误啊!
  听话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表达独立的见解、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同时听话也意味着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听话”就是一副精神枷锁,牢牢地套住了孩子!下面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的行为,您觉得正常吗?
  小侄女晓晓来我家做客好几天了,她乖巧可爱,同时,我也发现她有些战战兢兢,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做出很多违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