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露露爸爸笑着说:“哇,小小的摔一跤里头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呀,看来是得好好了解孩子的心理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样那样的失误随时发生,家长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周周也经常犯错误,不过她从未害怕犯错误,而是在一次次错误中成长起来。
有一天,周周在客厅喝牛奶,我在卧室上网,忽然听到杯子坠地的声音,我本能地大声问:“怎么啦?”周周略带哭腔地说道:“妈妈,对不起…….”我走到客厅一看,整杯牛奶泼得到处都是,地板上流了一地,而周周的小椅子上也成了个小水洼,周周整个屁股坐在牛奶里!周周满眼都是泪水,满脸的惊恐和内疚:“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周周喜欢喝牛奶,现在牛奶洒了,她喝不到了,这对她就是最大的惩罚了!而且她还要担心我是否会责怪她呢!我连忙把她搂在怀里,拍拍她的背,轻轻的说:“没关系,妈妈知道周周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的,对吗?”周周点点头,我接着说:“妈妈小时候也打翻过杯子呢,不过,我们要把弄脏的地方清理干净,然后还得想个办法,要怎样就不会把杯子打翻呢?”
周周活跃起来,擦干眼泪后跑到厕所拿拖把,笨拙地把地板拖干净了,而我把桌子、椅子给抹干净了。接下来是想办法的时间了,我在杯子里盛满水,周周端坐在椅子上,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试了好几次,终于知道要一只手握住杯子的扶手,另一只手辅助扶稳杯子才不会打翻杯子了!孩子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见,需要我们包容、安抚、鼓励,切忌指责孩子,指责只会让孩子为了逃避犯错而不敢尝试。有的孩子犯错后为了逃避打骂甚至学会了撒谎!更大的恶果是让孩子失去自尊,久而久之孩子会成一面“重锤也敲不响的鼓”。
还记得小时候,我妈妈管我很严,对我要求可以说是“苛刻”。我家住农村,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一件衣服、一双鞋子对于我们来说都来得不容易。大概是5岁的时候,我到小河边洗衣服,不小心被河水给冲走了一件,那是妈妈刚给我做的新衣服!我吓坏了,很懊丧、很害怕,后悔得不得了!回到家,我如实得告诉了奶奶,奶奶训斥了两句并“威胁”我:“看你妈回来不打死你!”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当时的心理状态:害怕、焦虑,躺在院里的竹凳上,呆呆地望着对面的小山坡,因为妈妈在山那边干活,我既害怕妈妈回来(怕挨打挨骂),又盼着她回来(因为迟早都要回来的)。这种心理折磨持续了两个小时后,妈妈终于回来了。果然如奶奶所说,劈头盖脸将我一顿臭骂!骂的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的委屈、恐惧和焦虑。其实在衣服冲走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而后悔不已,如果当时妈妈给我的不是责骂,而是宽慰,我该会多么感激!
有一次齐齐妈妈跟我说,齐齐原来尿湿裤子都会告诉大人的,现在尿湿了都不会说了,不知什么原因。而且被大人发现尿湿后会讨好地对大人笑,或者转移话题。我问她,是不是齐齐尿湿后大人批评过她,让她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齐齐妈说她外婆因为她总是尿湿很烦躁骂过她。我说那就对了,本来孩子尿湿裤子很正常,孩子对大小便的控制能力较差,往往感觉到要拉就已经拉出来了。外婆的责备让齐齐感到紧张、害怕,导致尿湿后因怕挨骂不敢告诉大人,这对孩子真是心灵伤害啊。齐齐妈说下次尿湿裤子再也不能骂了。
周周两岁的时候也经常尿湿裤子,有时外婆嫌麻烦会数落她几句,她会说下次不尿湿了,要先脱裤子再拉。我每次都安慰她说,没关系,你是小孩,小孩尿湿很正常啊,妈妈爸爸小时候也尿湿裤子呢!听我这样说,她的紧张情绪基本得到缓解。在幼儿园时,有家长跟我说,孩子最喜欢捣鼓冰箱、电视机、DVD等电器,把遥控器及电器上的按钮都弄坏了,怎么打骂都不听。我对他讲,这是孩子对电器好奇,想看看里面是怎么回事,这是探索行为应该鼓励而不是阻止啊,也许你留住了你所有的电器,但你失去的是孩子的探索世界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多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