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儿童资源网

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楚瑜妈妈是一位全职妈妈,确实对楚瑜管得太多,自由不够。有一次我们到市场去买菜,楚瑜想和我们一起去,她妈妈却百般阻挠,找些什么该回家了、市场人太多、不影响周周妹妹等等不堪一击的理由。楚瑜极度反感,和妈妈对抗起来,最终以妈妈妥协告终。其实和小伙伴到市场一起买菜时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既和同伴交流了感情,又可以到菜市场认识多种蔬菜,感受“买菜”这一社会行为,如果让孩子自己去买菜,还可以锻炼她与人交往的能力。既然这么好,为何要阻止?阻止的后果是孩子变得逆反、对妈妈心生反感、和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
  还有一次,楚瑜到我们家来玩,没玩多久,楚瑜妈妈就在旁边催着回家。孩子正在兴头上呢,在这种状态下怎么会回家?楚瑜妈妈不管,促了几十次要她回家!楚瑜不胜其烦,最终爆发,大吵大闹!在他们家,这样的事例几乎时时发生。
  我发现,不止是楚瑜妈妈,还有很多成人都在扮演这遥控器的角色,总是试图操纵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人这样对待我们:事事要操纵我们、时时刻刻管着我们,我们会有何感受?回顾我的童年,也是在大人的“管教”下长大的。想到哪里玩、想穿哪件衣服、想做某件事情等等,这些都必须经过大人同意,否则不许做。那种不被尊重、对大人反感、想挣脱重重束缚的心情我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快快长大,梦想着长大后就没有大人管,可以给自己做主了!
  如今对待周周,我的原则是:只要这件事情不妨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我就视为合理要求,尽管去做,不需征得任何人的同意。但是如果某事违背了这一原则的话就会被坚决制止。有时碰到周周强烈要求做某事,比如有一次大热天的,周周一定要穿棉裤,我的常规思维告诉我,不能穿!但转念一想,这事不妨碍别人、不会伤害自己、也没有破坏环境啊,我不应该制止!在37°的高温中穿上棉裤走在烈日下,这真是一道景观啊,惹来不少人惊异的目光!后来周周体验了高温中穿棉裤的不适感受,自己脱掉了棉裤,穿上了短裤。因为有足够的自由,周周特别能遵守规则,并且对我没有任何的逆反,我是她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让她最能顺从的人。
  如果孩子想做某事,我们在说“不”之前要好好想想,这事妨碍别人吗?会伤害到孩子自己吗?破坏环境吗?如果答案都是“否”,那么我们一开始就不要阻止,而不要等到孩子发火、吵闹后再来妥协。如果其中有一个答案为“是”,那么就要坚决阻止,不管孩子怎么哭闹都不能妥协。说到上面这个原则,我和很多妈妈提到过,不过很少有妈妈能拿捏得准的。这里要细细道来。
  不妨碍别人,就是孩子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吗,是否打扰到别人,是否影响别人休息,是否让别人感到难受?比如当小伙伴在专注做某事,孩子想打断他,这样就是不允许的;再如晚上10点以后还想玩游戏,把地板弄得嘎嘎响,影响别人休息,这样也是不允许的;再如对人大喊大叫、粗野蛮横,这样也是不允许的。
  不伤害自己,就是孩子的行为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我们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无法避免的。如果通过我们的保护及让孩子掌握安全规则就可以避免伤害的,那么就不属于此范围。比如孩子想玩沙,有家长说会扔到眼睛里,会造成伤害。要和孩子建立玩沙的规则:不能往自己和别人身上扔沙子,否则必须停止。通过遵守规则就可避免,所以玩沙是合理要求。再如孩子要攀登很高的梯子,有可能摔下来,这算合理要求吗?只要我们在旁边可以保护到,并且提醒孩子登高有危险要踩稳握紧,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也应该视为合理要求。但是超出我们的保护范围,会酿成大祸的,比如爬窗户、玩火或者煤气灶开关、玩洁厕灵等洗涤剂等等就一定要坚决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