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如何防治产后异常症状

儿童资源网

新妈妈如何防治产后异常症状

  防护策略

  1. 产后会随着激素作用减退而恢复。但如果在怀孕时即有耻骨疼痛,当时就应减轻活动,甚至卧床休息。

  2. 如为巨大儿,可考虑剖宫产,以免造成耻骨联合分离和韧带严重损伤。

  3. 疼痛严重的产妇需卧床休息,用弹性腹带固定骨盆对恢复有所帮助。

  4. 多吃虾、牡蛎等高钙食物,注意营养。

  5. 产后多休息,减少上下楼梯及走斜坡路的活动,走路要放慢速度,步子不可过大,以免加重耻骨损伤。

  尾骨痛

  发生原因 产后脊柱最下端处产生疼痛,可由于分娩影响所致。最明显的表现是仰卧、坐位或排便时有疼痛感,尤其是坐在硬物上会加重疼痛。

  防护策略

  1. 通常1~2个月会自然痊愈。

  2. 在患处做热敷,以放松局部肌肉。

  3. 躺或坐时,避免疼痛处接触硬物,最好用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垫。

  4. 满月后仍不见好转应去看医生。

  腰背痛

  发生原因 分娩后产妇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尚未得到调整,骨盆韧带还处于松弛状态,腹部的肌肉也因分娩变得较松弛。加上产后照料宝宝,要经常做弯腰动作,或恶露排出不畅引起血淤盆腔,因此易发生腰背痛。

  防护策略

  1. 可按摩、热敷疼痛处或洗热水澡,以促进血液循环。

  2. 注意腰背腹部的保暖,以免受凉后加重疼痛。

  3. 不宜久站;站立时可让一条腿的膝盖略弯,且两侧交替;不要拎提重物。

  4. 照料宝宝时尽量不要弯腰,喂奶要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

  5. 控制体重,减轻腰部负担;不要穿高跟鞋,以免增加脊柱压力引起腰痛。

  6. 学习正确的弯腰和挺直姿势,即两腿分开和双肩同宽,两膝弯曲,挺直腰。

  7. 适当做背肌和腹肌的运动,以增加腰部的稳定性,最好从产后2周开始。

  8. 性生活:产后由于阴道肌肉及子宫内壁尚未恢复,不适宜进行房事,应当在产后6~8周,经医生检查后确认产妇的阴道及子宫基本恢复正常后才进行。

  9. 哺乳期避孕:注意采取避孕措施,如避孕套、阴道隔膜、宫内节育环。哺乳期不宜用避孕药或避孕针,以免影响婴儿发育。

  肌肉关节痛

  发生原因 产妇分娩因长时间用力,再加之失血,气血两虚,以致周身毛孔张开,容易使风寒侵入肌体而引起肌肉和关节疼痛,尤其是两腿间的肌肉疼痛。

  防护策略

  1. 产后注意保暖,特别在寒冷时,不要提早浸触凉水,以免关节受凉而疼痛。

  2. 洗热水澡来缓解肌肉的不舒服。

  3. 在疼痛处搽红花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把引起疼痛的代谢废物尽快排出。

  4. 服用生化汤可改善疼痛。

  5. 如疼痛的同时伴关节酸楚红肿,一遇风时更加剧,甚至影响行动,单凭补血补气的膳食已不能改善症状,需找医生诊治。

  腕部痛

  发生原因 由于内分泌的影响,产妇在分娩时皮肤和关节松弛,以及产后气血两虚所致。如不停地给婴儿换尿布、喂奶、抱宝宝,且在疼痛时未能及时治疗,可使肌肉关节损伤加重,引起肌腱和神经发炎。通常表现以下两种:

  伸腕肌腱炎。引起的疼痛以大拇指和手腕交界处最为明显,发病率高。特别表现为腕部酸痛或疼痛,握拳或做拇指的伸展动作时,如写字、拿筷子、举杯子及拿奶瓶等疼痛加剧,在手臂上可见条索状肿胀物,如不及时休息和治疗,疼痛会日益加重。

  腕管综合征。是手臂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发炎肿胀的肌腱压迫,而引起手指疼痛麻木感,开始可表现为刺痛,常在睡眠中因痛而醒,活动手指后痛感很快消失。如未及时治疗,数月后会因神经性营养不良而出现手掌内外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