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重中之重!!!

儿童资源网

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重中之重!!!


  第一是培养孩子诚实守信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要做一个有诚信之人,才能较好地生活在群体当中。试想,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人们怎么可能与他友好相处呢?
  (案例:小时候,就听人讲过狼来了的故事 .有一小孩子在山上放羊,他觉得无聊,突然间,他大声地呼喊狼来了. 附近的村民闻讯而来,.可赶到那里一看,却没有狼,村民走了.过了一阵子,那个放羊人,又喊狼来了. 村民还闻讯赶来,,可还是不见狼的踪影, 村民恼怒了, 深知自己受骗. 当狼真的来了, 那放羊人,再喊狼来了. 却没有一个村民赶来了,羊被狼吃了.那放羊者也因失去了诚信, 以致再也没有人相信他了。)
  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 没有诚信, 谁愿意与之交往, 做事呢?他在群体中就成了孤独者,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难道不可悲吗?
  因此,缺乏诚信之人,在群体生活中,便失去了立锥之地。
  第二是培养孩子勤奋节俭
  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奋能使天赋,更加完善。如果你--才能平平,勤奋会补足缺陷。历史创造两种天才,一类聪明绝顶,一类终生勤奋,历史往往对后者格外垂青。勤奋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相反,人类的潜意识是追求安逸享受。
  (案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到一个庙里游玩,看到老和尚正在敲着木鱼念经,就问:“大师为什么要敲木鱼,而不敲鸡、狗或其它对物,”老和尚慈祥地说,“鱼是天下最勤奋的动物,睡了也要睁着双眼,这么勤奋的动物我都要敲,何况其它动物呢?我名为敲鱼,实为敲人啊”)
  多么让人警醒,名为敲鱼,实为敲人,没有一个成功者是懒惰的人。懒惰是万恶的温床、万恶的根源、万恶之首,是成长的天敌。
  许多老板心目中最理想的员工,不是最聪明、最能干的员工,而是最勤奋的员工。勤能养德,俭能养志。
  很多家长认为如今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社会的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好,就没有必要再让孩子学会节俭了,让孩子吃好、穿好,做家长的脸上也有光彩。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犹太人的父母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让孩子吃点苦,有助于磨炼意志,古人也曾说过“俭能养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没有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险、努力拼搏的意志,就很难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俭朴的生活可以培养优良的品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果让孩子自小养成好逸恶劳,追求吃喝玩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那么将来他们就会成为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
  第三是培养孩子感恩谦虚
  现在的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恩的“冷漠一代”。
  一是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必需, 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道德准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沐浴太多的恩情:父母的养育呵护,师长的传道授业,邻里的真情帮扶,素昧平生者的无私援助,更有社会提供给你的良好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乃至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春华秋实。可是,有些人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丝毫没有感恩之心,报答之意。正是因为这少数人的不知感恩,使很多热心人渐渐寒了心,不少英雄流血又流了泪。生活中,不能缺少一颗感恩之心。只有心存感恩,互相帮助,这社会才能文明、温馨、和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