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的三十五个创意
☆创意二十九:陪孩子一起打棒球
青少年如果能拥有一项休闲活动或运动的嗜好(如打棒球、溜冰、打计算机、参加麦克杰克逊演唱会、甚至高空弹跳等),一方面可以提供他发泄精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他读书更专心。孩子如果喜欢打棒球,老爸也跟着玩棒球;孩子如果喜欢溜冰,老爸也跟着学溜冰。父母如能与孩子一起从事休闲活动或运动,一方面亲子间可以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谈,一方面也可以拉进亲子间的距离,变成好朋友。
☆创意三十:成长的记录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最大的喜悦。父母如果能帮孩子做成长的记录(如娃娃或童年记录、生活照、奖状、作文、日记等),一方面能了解孩子发展的情形,一方面也是非常温馨、宝贝、美好和具有纪念性的。
☆创意三十一:关心社会、环境
目前的中学生,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逼得他只关心自己的升学与考试,对社会与环境不关心。在此种教育气氛之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只是充满功利主义的个人。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阅读报纸或看新闻报导,并一起讨论,以帮助孩子了解社会现实与问题。如此不但可培养其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其对社会、环境的关心。当然,由于了解了社会的现实面,当理想无法实现时,较不会像电视上所演的那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爸爸我回来了!)一样心理愤恨难平。
☆创意三十二:越野赛跑
一个人的精神及注意力,有其一定的限制,它就像弹簧一样,拉得太紧或太久,最后就会弹性疲乏。学习就如同越野赛跑一样,起先要慢慢地跑,最后再冲刺。父母不要操之过急,以免抹杀了孩子学习的欲望。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只要肯学,一切都不怕太晚。不要像现在的情形一样,国小时很拼,国中时读不下去;国中时很拼,高中时读不下去;高中时很拼,大学时读不下去,那就是名符其实的「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
☆创意三十三:美的人生
人类有生理方面、安全感、爱与归属感、自尊与自我实现等基本的需求,在这些需求之上尚有审美的需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并提供孩子接触及观赏艺术展览或表演的机会,以培养其审美能力及品味。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美,懂得安排美,以及享受美的生活,生命会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创意三十四:人性化的关系
一个人为何会想追求自我的实现(self actualization)?主要是因他找到了生活的目标(seeking goals)。一个人为何会去寻找生活的目标?主要是因他有自我发现学习(self discovery learning)的动机。一个人为何会有自发性的学习动机?乃是因他对自己有较积极或正面的看法(self concept)。怎样才会有积极的自我观念?要靠较多的成功经验(successes)与支持性的环境(support iveenvironment)。此道理反之亦然。此乃笔者所提出的六个S的动机理论(TheS6Model:A Theory Of Motivation)。何谓支持性的环境?指的是父母如能表现出真诚、尊重、温暖、关心、了解、责任与鼓励子女的态度,亲子间就有人性化的关系(Humanizing Relationships)。如何才能让每个人有较多的成功经验?评量应采多元的标准,及制造更多成功的机会。不是只有国语、数学成绩好的人才能得到鼓励,善体人意、乐于助人、EQ高的人,动作技能表现佳的人,努力或进步者,亦应能得到鼓励。
每年妇幼节时选拔模范生,年年几乎是同一个人在得奖,其它的人等于是每年都要被惩罚一次。何不每周都选一位荣誉生(the student of the week),让在某一方面有好的表现的人,都有得奖的机会,每个人不就有较多成功的经验了吗?别忘了,只要孩子能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就应给他参与奖(attending award)。生日时,亦可给予生日快乐奖。建议学校在评量学生成绩时可兼采优、甲、乙、丙等第系统(ABCsystem)与令人满意的─需加强的之系统(S-N system; Satis factory-Need improvement system),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任何学生,只要他肯努力或有进步,即可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有显著之进步,亦可获得O(out standing)之等第。等到他能迎头赶上一般的程度,再改采ABC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