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的三十五个创意
☆创意二十四:适度的放松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在玩、在看电视或在休息,就会很生气并且骂他怎么整天只知道玩,自己一点儿都不知道要用功。孩子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他当然该挨骂。怕的就是是父母自己潜意识里见不得孩子闲,要孩子整天关在书房里念书才放心;事实上,他可能早就人在心不在,要不然就是感觉麻木,一点生气也没有。父母应了解:适度的放松对子女身心的健康应是有帮助的,休息后再加强,这样他才会有希望,不会觉得读书是个无穷尽痛苦的深渊,只能绝望到底。心理学上说,每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适度的休息,可以帮助记忆在大脑里凝固,形成记忆的痕迹。另外,从创造的过程来看,当你学习碰到瓶颈,百思不得其解时,如能适度地放松,例如:去散步、打球、游泳、洗澡、睡觉或看电影等,灵感可能就会突然出现,反而得以解决问题。适度放松的好处如此之多,父母又何乐不为呢?
☆创意二十五:肯定、保存与发扬自己固有及特有之优良文化
少数民族家庭的父母,应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种族的文化。一方面要肯定、保存与发扬自己固有及特有之优良文化,另一方面要了解自己与优势团体文化的差异性,并吸取它的长处,增进适应与竞争能力。优势团体家庭的父母,也应教导孩子了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殊异性,唯有如此,才能增进种族间的了解,促进民族的融合,并得以保存、发扬各族之优良文化。
☆创意二十六:培养孩子的慈悲心
有些父母会告诉孩子不要跟「坏孩子」玩,这里所谓的坏孩子也许是指那些功课比自己差或家庭社经地位较低的小孩。社区人士也常反对启智学校在地方上设立,认为可能会传染、影响自己的孩子,或会使地价下跌。事实上,功课差、智能低并不表示他品德就不好,同理,功课好、智力高也并不表示他品德就好。对于程度较差、智能较低或残障的孩子,大家应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这才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一个有温暖、有情的世界。父母可以担任学校的义工妈妈,孩子也可以担任启智班的义工或小老师。孩子可以从担任义工中,一方面能体认到自己的幸福,珍惜自己所拥有,另一方面能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与需求,并培养出一种民胞物与的慈悲心与胸怀。学校也可以举办儿童节送爱心到育幼院、岁末送暖到养老院的活动。
☆创意二十七:教导孩子保护自己及安全的技能
父母、教师应自孩子在幼儿阶段起即教导他(她)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包括自己的生殖器官。告诉孩子:它是很宝贝的,要好好地保护他,不要随便让别人摸它、伤害它)、安全的技能(例如:怎样荡秋千?怎样过马路?怎样防火、防震及逃生?),以及一些适应生活的能力(例如:天气变冷了,怎么办?流汗要如何处理?身体突然不舒服,怎么办?有急事,如何联络父母?)。建议孩子每天上学身上应带一些铜板或电话卡,以及联络卡,以备不时之需。孩子身体的健康和安全是父母最关心的事情。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谈潜能的发挥。
☆创意二十八:提供孩子感觉统合练习的机会
有些孩子可能因感觉(如内耳前庭系统平衡觉、身体动作觉、视觉、听觉、触觉等)统合有困难,导致动作较笨拙、注意力无法集中、个性偏差,以及人际交往上的困难。如果能自孩子从婴幼儿起即提供他们一系列感觉统合的游戏(如:跳绳、跳床、荡秋千、旋转木马、旋转地球、攀爬架、溜滑梯、平衡木、玩沙、玩水、投球、踢球、游泳、骑脚踏车、敲打台、穿线、穿珠、辨音、音乐欣赏等),可以帮助他们身体动作、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学前阶段的孩子,由于他们的感觉统合发展尚未完全,提前教他们写字是很危险的作法,对其写字技能、学习兴趣及自信,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最好是提供幼儿感觉统合练习的机会,先做好写前的准备,才能进行写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