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儿童资源网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3、耐心的父母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有耐心的人
  要训练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父母必须首先具有耐心,能够沉住气。
  有一天小维尼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到公园去玩。”
  妈妈当时正在写一篇论文,就对女儿说:“等妈妈把文章写完后再去。”
  “不,现在就去。”
  “维尼,这篇文章很重要,妈妈必须写完它。你先玩一会儿玩具,等会儿我一定带你去,好吗?”
  过了大约一刻钟,女儿又来催促:“妈妈,还要等多久?”
  当妈妈告诉她还要再等一会儿时,维尼便一声不吭地走了出去。
  妈妈写完论文之后去叫维尼:“我完成工作了,走吧,妈妈带你出去玩。”
  “不,等一等,这个故事我正看了一半”,女儿捧着一本书,模仿着妈妈的口气说道。
  因为终于完成了论文,妈妈也很想马上出去走走、放松一下。但此时,这位妈妈却很有耐心,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起了女儿。
  最后,等到小维尼读完那个故事,母女俩才一起出门。
  有些父母只让孩子等自己,不能让自己等孩子,这往往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从而不愿接受父母的要求。
  谨记社会生活对于帮助孩子形成美德是十分有效的。
  对于儿童来说,幼儿园就是很好的社会活动场所。比如,我们不能向一个3岁的孩子传有关忍耐和自我克制的美德,但是,社会经验却可以。如果一个玩具正被一个儿童使用,另一个儿童也想要,他就必须等前者用完后才能使用。重要的社会品质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儿童会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他会明白必须尊重别人的工作,不是有人教过他必须这样,而是因为他在每天的经历中都会碰到这样的事实。如果数年中的时时刻刻都是如此,那么尊重别人、轮流等待的思想就会慢慢变成孩子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并且越来越成熟。社会并不依赖个人的愿望,而是依赖于各种活动的和谐。这是一种通过抑制的方法而产生的对冲动的否定,从儿童的经验中,忍耐和自我克制的美德就会得到发展。所以,作为父母,培养自己良好的教育习惯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也是在对整个社会负责。
  在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精神时,做父母的也应该如此。当儿童聚精会神地做某项工作时,我们绝对不要干涉他。但是,如果儿童希望得到我们的赞同,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父母服务的主人就是儿童的精神,当它表现出某种需要时,父母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第14章“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只是一个孩子!”
  ——平等对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1、一个教子习惯的假象实验
  让我们先来做一次有关教育习惯的假想实验:
  首先,设想你和4岁的儿子正在客厅里一起看电视,看到高兴处,得意的孩子想都没想就把穿着鞋子的双脚放到了那张新买的沙发上。此时,你会做何反应呢?
  请找一张纸,写下你遇到以上情况时可能表现出的反应:包括表情和语言。
  好!再设想以下这种情况:
  一位朋友来到你家做客,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兀自坐到这张崭新的沙发上点起了香烟,不幸的是,眉飞色舞的他把还带着火星的一点烟灰掉到了沙发上。你看到了,你会做何反应呢?
  请再次在纸上写下你可能的反应:同样包括表情和语言。
  对比这两种反应,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从中你是否感悟到了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通常情况下,很多父母会做出如何的反应。
  第一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马上皱起眉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