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儿童资源网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当孩子因遭遇麻烦或困惑向你唠叨时,请树起耳朵,闭上嘴巴,让孩子就像对老朋友倾诉一样把内心的烦恼排除掉,这种做法传递给孩子的是:父母理解孩子的处境,认同他发泄情绪的做法,相信他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时,父母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而不是上帝的角色,这种做法传递给孩子的是:父母相信他自己具有相当的智慧,能够解决出现在他面前的问题,只是他还需要父母的一点点鼓励和支持而已。
  当父母遇到麻烦或心情不好时,跟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信赖,信任他是一个善解人意、并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谨记缺少价值感和责任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往往会产生精神上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他们容易失去上进的动力,也容易为一些物质性的轻浮事物而吸引并沉溺其中。因此,在如今这种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了。
  第15章
  “不用你帮,我自己能穿!”——你会不会保护孩子的“面子”?
  1、文文的小毛衣真难穿
  今天是星期一。早晨,4岁的文文正在费劲地穿着一件漂亮的小毛衣,那是昨天妈妈刚给她买的,她很喜欢,不过这是一件套头毛衣,文文有些搞不明白,哪面是正,哪面是反。“我自己会穿!”她坚持着反复地比试。5分钟过去了,文文还在努力,但妈妈却着急起来,她得送文文上幼儿园,自己也要在8:00之前赶去上班。
  “我来帮你。”妈妈说,伸手要帮她。
  “不!”文文惊声尖叫,“我会穿!”
  经过一段冗长的等待,文文终于穿上了毛衣,但是可惜,她还是把毛衣穿反了。文文显得很沮丧,她决定把毛衣脱了重新来,但明显的是,文文显得越来越着急,呼吸声都渐渐短促起来。
  “文文,时间不多了,别再倔了。快过来,妈妈告诉你怎么穿。”妈妈看了看挂钟,再一次说,语气中已经有些焦躁了。
  “不!”文文往床边退了一步,她不想失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真的发火了,一把把文文硬揪了过来,“我现在没时间再跟你磨蹭了。”妈妈边说边强行从文文手中夺过毛衣,文文左右扭动着身体,试图挣脱妈妈的控制,“不!不!我会自己穿!”文文像被打败了一样,哭喊起来,拒绝妈妈将那件讨厌的毛衣套进她的脑袋。
  年纪较小的孩子会试图尽可能去主宰一切,这表明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他们相信自己能做的,比实际上他们能做的,要多得多。如果你粗暴地揭穿真相并坚持到底,强迫孩子放弃心里最渴望的追求,他很可能会用发脾气的办法来反抗你。孩子是在希望“做他自己的主人”,给他一些成长的空间,让他知道你同样希望他成长,并且给他保留一定的权力,他就会不再感受失败,同时,也不再那么顽固地反抗,比较容易放弃坚持、承认问题或是改弦易辙。
  谨记当孩子面临失败时,“保留面子”的做法能够缓解挫折感,并且帮助他继续学习。让我们回到“文文穿衣”的那个早晨,妈妈可以这样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
  当文文的多次努力都失败后,妈妈可以平和地说:“我见过你自己穿很多衣服,我知道你会穿,不过这件衣服有些奇怪,不太容易穿,让妈妈也来想想,究竟该怎么穿呢?”
  这时,文文可能会用一种沮丧中带着恼怒的神情看着妈妈拿起那件讨厌的毛衣。
  妈妈可以拿着毛衣做些比划假装在琢磨:“哦,是不是这样呢?”妈妈把毛衣摆到正确的方向让文文自己拿住,“来,我们试试这样穿行不行?”待到文文自己把毛衣穿上后,妈妈微笑着看着文文:“我们一起将衣服穿好了!真棒!”然后,妈妈还可以进一步告诉文文毛衣正确的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