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儿童资源网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这样,即便文文没能独立地穿好这件毛衣,她也不会觉得妈妈会看不起她,她还学会了平静地接受一些小小的“失败”。在甩掉了“挫折感”的包袱之后,她可以高高兴兴地开始新的一天。
  2、大多数孩子很容易感到被羞辱,无论年龄大小
  大多数孩子很容易感到被羞辱,他们都会试图争取独立地完成事情,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同时,他们会害怕自己办不到,或是害怕父母认为他们办不到。当你把孩子逼到角落里时,当你说“我知道你做不到”,“我知道你做错了”,他的失败感会相当强烈。当你这么说时,孩子听到的是“你不是自由的,我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我比你更能干、更聪明,我觉得你做的太差了。”
  这种失败无助的感觉会转变成羞耻或者愤怒,而两者都会渐渐损害孩子的性格,我想这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设法给孩子一些空间或借口,好像在告诉孩子:“我认为你是有能力的,但是,有些时候你可能需要帮忙。虽然你的想法和我的不太一样,但这并没有关系,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你应该学习怎么做才对。”传递给孩子的这些信息,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意识到犯错误或是失败并不表示一个人不好,不管是做错了一次还是几次,他都能够继续积极地进步。
  谨记努力不要让孩子陷入负面的自我感受之中。在愤怒和怨恨的情绪下,他将耗费很多精力来证明他自己。当孩子保住了面子时,他们通常会很容易合作。
  想一想成年人之间的交际方法,我们不是也常常需要给别人保留面子吗?成年人之间交往的一些常用技巧同样适合于父母。比如,假如你就某个问题和孩子争论了一番,并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你会怎么办?不要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知的能人,而对方只是个愚蠢的傻子;不要让自己表现得好像什么都知道,你应该装成凑巧在某个特别的时候知道某件特殊的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为什么会认为是另外一种答案。当孩子正常地表现出他的不快时,不要迫使孩子立即接受你的要求,父母应该学会适度的忍耐。
  3、千万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
  小明的妈妈就很会体贴孩子的感受,她懂得什么时候要给儿子保留面子: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明走进家门,一回来就嚷嚷饿,自己径直吃起了饼干。
  妈妈问:“你今天有作业吗?”
  “一点也没有!”小明含糊不清地回答,嘴里塞满了饼干。
  “你星期一总是没有作业,”妈妈惊讶地说,“这怎么可能?”
  “我们就是没有嘛!”小明坚持说,但妈妈发现小明的脸色不太自然、略显紧张地看着她,“老师没有留作业,”他又咬了一口饼干,“我不觉得老师留了作业。”
  这时候,妈妈很想彻底检查小明的书包来证明自己的怀疑,或是戳穿小明的谎言。但是,她忍住了,妈妈打算给儿子留一点面子。
  “嗯,听起来你好像说不太准,为什么不打个电话问问同学呢?是不是真的没有作业?这只要一点点时间,省得你明天去学校会有麻烦。”
  小明没有吭声,也没有去打电话,这并不是因为他懒得打电话,而是因为他已经一再告诉妈妈没有作业了,他在犹豫:应不应该改变自己的说法或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是不是当时你正在思考什么问题,没有注意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自然地说,“这种情况经常会碰到。”
  小明走到电话旁,拿起了电话。
  “喔,真的吗?你告诉我吧?”小明在电话这头有些含糊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