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儿童资源网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马上把脚从沙发上拿下去。”
  “体面的人从来就不该把脚放到沙发上。”
  “如果你知道好歹的话,就该把脚从沙发上拿下来。”
  “我建议你再也不要把脚放在沙发上了。”
  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下,沙发的主人一般不会给予指责或威胁。一部分人可能会忍住心头的不快继续谈话;比较坦诚或者更有勇气的人也许会面带微笑,委婉甚至略表歉意地提示:
  “不好意思。这张沙发才买不久,挺贵的,我很爱惜它。”
  “我有些担心烟灰会不会把新买的沙发烫坏。”
  在朋友面前,人们一般都会尽量克制自己,轻易不去命令、告诫、威胁,即使是忠告也是如此。因为大部分人都十分尊重朋友,把朋友看成与自己一样有着足够的智慧和成熟的心态。他们认为如果直截了当地要求朋友怎么做,意味着打破了相互之间的平等感,会令对方难堪。所以,他们尽量选择不会破坏对方尊严的表达方式去处理冲突,相信朋友也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允许对方自行选择改变行为的方式。
  如果你在纸上记下的两种反应类似于此,这表明你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并没有像平等对待朋友那样,平等地对待你的孩子。
  我们每天都可能采用了不平等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这也就难怪孩子不会像朋友那样体贴你的难处,尊重你的感觉。对于你所显露出的人格不平等的态度,孩子往往会抗拒、回敬、防范甚至敌视。因为孩子觉得受到了压制,如果这种不平等的对待发生在公开场合,他们就会觉得非常丢脸。
  2、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就没有责任感。
  父母常常抱怨孩子在家里缺少责任感,不考虑父母的需求。其实,责任感和价值感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并且从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责任心?责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够拥有的。这样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
  汤姆的妈妈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一次意外的机会让她彻底改变了想法:
  3岁的汤姆在妈妈眼里和其他的同龄孩子实在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会吃会喝之外,最多会玩玩玩具什么的。她也从来没有指望孩子会去照顾别人、懂得处世之道,更别说什么价值感和责任感了。
  有一年,因为爸爸工作调动,他们全家搬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汤姆进了新的幼儿园,结交了新的伙伴。
  两个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邀请汤姆的妈妈去参加。妈妈对这座城市还没有完全适应,也从来没有去过那家幼儿园。在去参加家长会的路上,妈妈半开玩笑地对汤姆说,“汤姆,在你们幼儿园里,我可是一个人都不认识,我有些紧张,到时候你可得帮帮我呀!”“没问题!我认识那里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些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汤姆认真地回答。
  汤姆的确帮助了他的妈妈。他负责地陪妈妈来到会议室,非常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校长以及其他老师,并且认真地将小朋友一一指给妈妈看,告诉妈妈他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的爸爸或妈妈。接着,汤姆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并给她端来了一杯水,“妈妈,你先坐在这儿,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你看,这就是3岁的汤姆表现出来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妈妈很震惊,也为此感动和骄傲。从此,妈妈改变了原先那些主观的认识,开始平等地对待汤姆了。
  “把孩子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这是许多父母难以准确理解并做好的事情。什么是平等?有些父母简单地认为,对孩子过于严格可能就是不平等,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其实,父母对孩子实行宽松政策,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是真正的平等;父母压抑自己的需求,委曲求全以满足孩子的欲望,也不叫平等。平等意味着尊重对方的需求,相信他的智慧和能力,信赖他的品德,理解并允许他保持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