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有怎样的知识观?(上)
十一、知识有趣还是无趣,是与面对知识的人,在什么状态下使用这个知识有关。
凡是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思考,所需要使用到的旧知识,都将是鲜活的知识,这种知识也肯定是有趣的。知识有趣还是无趣,是与面对知识的人,在什么状态下使用这个知识有关。如果我们面对一个谜,需要解开,而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知识,这个时候的知识不是以一个学科的系统知识的方式来存在的,而是以解决一个难题的方式来存在的。这个时候需要使用的主要是思考与想像之类的能力,而不是记忆力。《没有有趣的知识,只有有趣的思考》
在西方,谈到学习的时候,第一强调的是天赋,第二强调的是兴趣,他们对儿童的学习很在乎这个儿童有没有这个方面的天赋,如果没有,就不勉强,如果有,再着重培养儿童这个方面的兴趣。而儿童是否有天赋与兴趣,也常常是给儿童自由空间,任其自然发展的结果。这后面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非常强调后天勤奋努力的。这与“人定胜天”的价值观也是相一致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敬畏自然,也就必须要敬畏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生命。这种敬畏包含了顺其自然,尊重生命中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不可以随意地践踏这种东西的意思。因此,尊重儿童的天赋,着重于儿童兴趣的培养,就是一种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表现。但是,“人定胜天”的后面,就是用一种外在的意志强迫生命去接受一个我们世俗世界所认同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势或者其他意识形态的东西。这种强迫接受的东西,常常因为与人的生命并不契合,因此,并无兴趣。强调刻苦,才能够勉强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这也就是在常理之中了。但是,刻苦常常只有合格的结果,而兴趣所在才会有卓越。天赋与兴趣是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因此,卓越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社会,能够达到人与社会的高度一致性。也就是说,天赋兴趣所在地方,人的幸福状态会处于最佳,同时因其天赋与兴趣得到最大的发挥,社会从个人获得的益处也就最大化。因此解放个人与解放社会其实是一致的。《知识是怎样被弄得枯燥无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