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二、在课堂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课堂中,我们肯定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有的学生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有关系,受年龄特征制约,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要想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对要讲的重要内容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耳到手到,养成这种听写同步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这里,既包括倾听老师的授课,还包括倾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同意的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要等别人把花讲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在意他人的感受。首先,带着要求听。如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补充?哪些地方你有不同意见?其次采用复述的形式,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发言,也可以复述教师的语言,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等,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在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音量适度。要不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步地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学生回答不尽人意的地方,也要适时调控自己,绝不包办代替学生说。注意给给孩子提供表达的平台和时间,认真地倾听,适时的表扬,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发言氛围,要让他们说,大胆地说,即使说错了不要紧,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表扬他敢于“说”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
另外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第四、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可能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很少能做到“不懂就问”,我也和大家有着同样的感受,这可能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缚,用现代教育观念解释,就是师生关系还没能真正做到和蔼、平等,学生还“怕”老师。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生会提问,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和条快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不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或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扬。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第五、养成及时整理和复习的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及时整理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知识的掌握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平时,我们会经常忽视这个环节。要培养学生及时整理和复习的习惯,我们应该抓好几个环节:第一就是每节课的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的概括和总结,应该精练、全面,会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新授内容的记忆;第二是培养学生每天晚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回放,那怕是睡觉前躺在床上,把白天所学知识就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篇,这样会加强记忆;第三就是每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一定要实在,要切实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去发现不理解的知识点;第四就是期末复习,要对全册教材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