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儿童资源网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有的家长不知道培养孩子哪些品德。品德是贯穿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高尚的情操,比如懂得感恩、有一颗善良的心、孝顺父母、有责任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自信自强、谦虚有礼、有勇有谋、宽容仁厚等。
  4.让孩子践行品德
  有的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只是跟孩子说怎么做,孩子在实际行为中有没有做到却不管不顾。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孩子就不会形成习惯。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做完了要让他多重复几遍。将行为变成了习惯,才能最终成为稳定的自然行为。
  妈妈教儿子给奶奶洗脚。妈妈蹲在小男孩身边,告诉孩子,奶奶的脚放进去前,要先用手试试水的温度,不烫手合适。洗完后,要用干毛巾擦干净。小男孩第一次做很兴奋,可是第二天就忘了。妈妈喊小男孩,奶奶制止,说我自己洗吧,但是妈妈坚持让小男孩给奶奶洗脚。在妈妈的提示下,小男孩连续给奶奶洗了一周后,不用妈妈提醒,就能主动给奶奶洗脚了。
  5.对孩子进行价值引导
  所谓价值引导就是引导孩子自己悟出要做的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最终帮助孩子悟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悟出一个人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我们给孩子做价值引导的时候,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通过对话,自然而然进行。
  汶川地震,妈妈领着姚兵捐款回来,便开始讨论一个问题。抗震救灾中,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范美忠自己先跑。妈妈问儿子:“你怎么看待这两位老师?”儿子说:“谭老师更具备一位老师的美德,有责任感,爱护自己的学生!”妈妈问:“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会怎么做呢?”姚兵说:“当然是像谭老师那样,尽心尽责救助学生呀!”
  我们和孩子一起,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敏感事件进行讨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智慧9 教孩子正确指出他人错误
  《弟子规》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弟子规》说,如果父母有过错,做子女的要规劝父母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声音轻柔。如果父母不听从规劝,做子女的就暂且放一放,等父母情绪好的时候再劝说。这样父母还是不听,就需要哭泣着恳求,即使父母急了打子女,子女都要毫无怨言地接受。
  劝诫,无论是在君臣之间,还是亲子之间,都是一件关系成长与发展的事情。《弟子规》支持孩子给家长提意见,认为孩子帮助家长改正错误是孝顺的表现,足见这本书教育思想之深邃。
  没有不犯错的人,家长在孩子面前出错,会给孩子带来很坏的影响,如果孩子指出来,家长耐心接受,那么不但利于家长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利于孩子的成长。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品德好的人呢?可是,当今时代,仍然有很多家长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任意妄为,直到孩子指出了错误还不改正。
  李小凝放学回家,看到爸爸正在翻箱倒柜地寻找家里的钱包,非常气愤。家里生活费都要不够了,他还想把家里的钱拿出去输,真是赌钱赌疯了!
  “你在干吗?家里没钱了,别翻了!”李小凝冷冷地看着爸爸说。
  “没钱了?你骗谁呀,快给爸爸拿点,让爸爸把输的钱赢回来!”爸爸谄媚地对着儿子笑。
  “爸爸,你一天到晚不上班,只知道赌博。妈妈一个人工作养家,已经够辛苦的了!你能不能心疼心疼她?”李小凝气愤地说。
  “嗬!小毛孩,上了几天学,就教训起我来了!有你吃有你穿就成了呗!管起老子的事情来了!”爸爸生气了,样子变得凶恶。
  这个表情,李小凝见得多了。每次爸爸跟妈妈要钱,妈妈不给,爸爸就会露出这种表情,如果妈妈再不给,爸爸就开始动手打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