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儿童资源网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建议二:教育孩子用心倾听他人。 许多孩子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往往心不在焉,或左顾右盼,或处理他事,或摆弄东西,或不时走动,这种方式最易伤人自尊,说话的人往往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因此而不愿再讲,更不愿讲心里话,谈话不仅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人的情绪,而且还必须感受和体验他人的情绪。父母要教育孩子在别人愉快的时候与他分享快乐,在别人痛苦、失落的时候与他分担痛苦和失落,这种用心与人交往的表现必然会赢得他人的好感。
  有些孩子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经常在大人说话的时候插嘴,不能认真听别人说话,这些不好的习惯其实都是大人造成的。父母一定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他是一个与大人平等的人,如果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要想让孩子倾听他人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父母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自尊,也没必要把孩子当成全家的中心,什么事情都围绕孩子转。应该让孩子懂得在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者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要随便插嘴。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他人的礼貌。
  建议三:通过游戏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孩子能否认真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训练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活动,只要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就可以。
  一种良好的练习倾听的游戏就是传话法。比如,妈妈可以向孩子说一段话或者讲一个故事,要求孩子认真仔细地听完,然后再把这段话或者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听,妈妈则听听孩子讲得是否准确。或者每个人各出一段话传给其他人,当最后一个人把话传到发话人的时候,原话往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这种游戏比较有趣味性,孩子往往会比较喜欢。
  建议四:教孩子学会提问。 倾听他人,就要给予他人更多的说的时间。如果孩子能够掌握恰当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他把说的机会给他人。对于陌生的同学,在交谈的时候,两人往往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但是怎样提问却是有讲究的。 比如,有些孩子会这样问:“你是从外地转学来的吧?”“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你有兄弟姐妹吗?”“你现在住在哪里呢?”“你以前学习成绩好吗?”“你喜不喜欢我们的班级?”“我们两个交朋友好吗?”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往往会让对方感到压抑,同时,这种提问往往三言两语就可以回答。
  如果孩子换一种方式提问,把回答改成开放式的,那么,就可以引导他人畅所欲言。比如“你是从什么地方转学过来的?”“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好玩的地方?”“你到我们班后有什么想法吗?”“你能不能谈谈你来这里后的所见所闻?”这样,对方就可能介绍一些提问者不太了解的事情,这种提问方式无疑是巧妙的。当然,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在提问的时候尽量避免涉及对方隐私和敏感的话题。
  建议五:父母要调整说话的方式。 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喜欢把自己置于家长的权威位置上,喜欢对孩子下命令。事实上,这种命令式的话往往让孩子产生反感,由此而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如果父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对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例如,不要说“跟你说了多少遍,进门后一定要随手关门!”而要说“有礼貌的人应该进门就随手关门,因为这是对屋里的人的尊重。” 不要说“每天都要我来叫你起床,你到底起不起床?”而要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让别人来叫。” 不要说“你是个最懒的孩子了,有谁像你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这样脏?还不快收拾房间!”而要说“我看你有必要收拾一下自己的房间了,要不,客人进来参观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不要说“我说的话你怎么不认真听呀?这孩子老是心不在焉。”而要说“妈妈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你要认真听,我讲完后还得让你帮我办个事。” 不要说“我刚说完你就忘记了,是不是不想听呀?”而要说“今天是不是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我再重复一遍,你再认真地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