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成长

儿童资源网

和儿子一起成长


  我认为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快乐。自然的教育。我和儿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他一起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感受人生的过程。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中,创造一个能够让孩子顺其自然,但又具有潜在指导意义的环境,使孩子有可能接触到更广阔、更丰富的事物,力图让孩子成为德商、智商、情商、身体素质都全面发展的人。
  夏杨考入剑桥后,很多人问我:“你在孩子身上都做了什么,孩子成绩这么优秀?”当然,别人不了解夏杨,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课业成绩。我对他们说:“我所做过的已融入我们一起生活二十年的点点滴滴中,不过有十?是我试图不做的……”
  这就是我所谓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
  ⊙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把大孩子当成小孩子来管束;
  ⊙不要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给“调皮”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不要为孩子包办代替一切事情,让孩子失去学会长大的机会;
  ⊙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不要强化孩子的缺点,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同别的孩子的优点作比较;
  ⊙不要当众羞辱孩子,对孩子施以语言的暴力;
  ⊙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
  ⊙不要让课业负担充斥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空间,把考出高分当成孩子的唯一生活目标;
  ⊙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和嘴巴,让孩子这也不许看,那也不许说;
  ⊙不要捆上孩子的脚和手,让孩子这儿也不许去,那儿也不许摸。
  教育孩子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我想只要做到顺应孩子的天性,把握其中的共性,遵从和保护他的生命个性,就把握了最基本和最主要的。
  生活即教育,考验的是父母的智慧,不只是知识;需要一定的物质做基础,但也不是仅有金钱就能起作用的。每个父母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体验,传授给孩子。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让自己首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一个具备良好品性的人,一个在自我生命的历程中沉淀下丰富精神财富的人……我们为父为母的“上岗证”上,应该有这些内容的考核。
  当然,最好还要学学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学,能够站在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独特发展的角度,去与孩子相处,了解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的不同点,由此而生的教育可能会事半功倍。
  在我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中,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健康、快乐、自信、责任感、自控力、抗挫力、诚信、尊重、分享、竞争、坚持、情商、国际化、专注力、阅读力……我把这些称为“精神能量块”。
  在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中,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尊重、顺应、刺激、捕捉、“计谋”、想象、阅历、观察、操作、探究、体验、赏识、强化、淡化、示范、引导、对话……这就是我在生活中所能给予孩子的随机教育。
  这些看起来很抽象的词,融会到生活中,是每一个有爱心和智慧的母亲,都能做到的。
  那些与孩子在一起的岁月,就是一个母亲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木棉效应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让夏杨看到因为工作,给我带来的愉悦和活力,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烦透了,整天忙个不停……”他的爸爸更是个乐天派。不管工作中承受多大的压力,也不会在家里愁眉苦脸,而是用他的开朗、幽默、乐观,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一场家庭教育报告会结束后,一位妈妈找到我,几乎用哭诉的语气对我说:“杨老师,我跟着孩子来济南已经六年了。为了孩子学特长,我失去了公职,就靠他爸爸的工资。我现在很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