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成长
我们家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买书,也喜欢把书作为礼物来赠送。所以夏杨从小,就把书当做人生宝贵的东西来看待。我们家的书橱总是不够用的,我出国带回的八大箱子书,加上原先买的已经捐赠给了英才学院,现在随着我们学习领域的不断扩展,家里又摆得到处都是书了。夏杨就是伴随着书成长的。
家庭学习不仅仅是看书读报,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的无字书里,我们为孩子创设安全、温暖、充满关爱和理解的心理环境,创造易于沟通的气氛。我们一旦领悟到什么事情,马上会告诉孩子,但绝不是用权威的教育语气。当自己的观点与孩子的发生冲突时,首先反省自己,彼此切磋,互相尊重。
在交谈中我们还会把生命教育、灾难教育随机说给夏杨听。告诉他有一些绝不能跨越的雷区。我们甚至在一起探讨择偶的标准,探讨男女情感。我告诉他时间可以治疗一切创伤。我曾问他:“你对中学暗恋的那个小女孩现在还有感觉吗?”他轻松地笑了,笑而不答。
多和人交谈,多和比你更优秀的人交谈,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我们经常和夏杨交流这种深切的感受。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接触了一种新的文化。他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吸收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他说他从身边的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身上,从那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而我也告诉他,英才学院每周一的院长会议,就是“山东重点大学的校长联席会”,我从那些经验丰富、人品优秀的老校长们身上,学习着高校管理的经验,学习着他们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
夏杨说,他在剑桥大学不仅向逝去的人学习,也向活着的人学习。身边的那些科学大师传授给他的,很多是他在书本中学不到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也是我们共同信守的观念之一。
学习型家庭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的成果容易量化,比如,又拿到什么学历了等等;隐性的成果体现在家庭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的稳固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增强。我们家这些年的学习成果,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2003年,夏杨考上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我们在心里为他高兴。三一学院录取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学生。能够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的环境中学习,是夏杨求学生涯中的幸事。
现在,夏杨在剑桥本科毕业后,又成为世界顶级生物实验室(MRC-LMB)的博士生。夏杨的学习内容又拓展到一个更新奇、更广阔的空间。每天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们生活、工作在一起,学到的又岂止是自然中的科学呢?
学无止境,这些年我和夏杨的爸爸也从没停下过学习的脚步。夏杨的爸爸一直在学习中改变着自己的社会角色。他做过机关干部、高校老师、报社主编,而我自己?现在为止,也是学了五个专业——英语专业、幼儿教育、幼儿英语教学法,又在北大学习教育管理,并同时学习清华和复旦的工商管理。
这些显性的学习背后,是我们全家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我们三个人互相都是老师,同时也都是学生。夏杨小时候,我们以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带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现在我们还在学,让孩子明白,学习是持续终身的一件事,而且,我和夏杨的爸爸现在有很多问题开始向夏杨请教。
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我们一家三口在互相的了解、接纳、支持和欣赏中,在情感的满足和开放中,提高着知识的含量,不断扩展着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在家里,在学校,在各种地方学习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文字书、音像书、生活书,有形的、无形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同时也是效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