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成长

儿童资源网

和儿子一起成长


  还有一位母亲,从孩子出生,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孩子身上,自己没时间交友,没时间学习……形影不离地呵护儿子十五年。如今十五岁的儿子突然变得桀骜不驯,要甩掉妈妈这个“影子”。于是母子冲突频频发生,儿子几度离家出走……
  千百年以来,传统母亲的角色,似乎就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她们的人生,往往只是默默护花的春泥,而自己的生命之花,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绽放过。然而如果母亲没有机会参与社会,自己会失去创造的乐趣和安全感;没有不断学习更新的观念和行动,即使是孩子的“影子”,也难以理解成长中的孩子心理的变化。失落和苦恼,就成必然……
  我不希望我的生命是这样的。
  我喜欢女诗人舒婷写的《致橡树》中的意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林林总总的教子方法中,有一条让我受益最大,那就是一个母亲的生活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1999年,美国的一份杂志——《工作的母亲》进行过的一项读者调查显示,拥有一份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比全职家庭主妇的幸福指数会更高,更能适应社会。她们的孩子也会比由全职家庭主妇带的孩子更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原因就在于母亲给他们树立了榜样。
  在夏杨的记忆中,我可能是一个永远闲不下来的妈妈。总是在寻求新的方向,在学习新的东西。我的这种人生态度对夏杨影响很大。不满足、不放弃,也成了夏杨的一种求学理念。夏杨的爸爸称这是“木棉效应”。
  从爱一人到爱万人,是对儿子的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而我和丈夫本身的自我改变和奋斗也为儿子树立了榜样。这样的“木棉效应”让我们全家每个人都追求各自奋斗的目标和事业,而且这种不断学习和奋斗的精神,让我的儿子受益匪浅。
  作为母亲,我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虽然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把无私的爱给儿子,但我同时希望我自己的生命在对儿子的付出中,变得更加丰富和更有意义。
  我经常会听见一些父母对孩子说:“我们那么辛苦地工作,都是为了你,想让你好好学习,过舒服的日子,才会工作得这么累。”夏杨小时候问我:“妈妈为什么要工作?”我说:“因为工作可以给妈妈带来很多很多的乐趣。”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让夏杨看到因为工作,给我带来的愉悦和活力,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烦透了,整天忙个不停……”他的爸爸更是个乐天派。不管工作中承受多大的压力,也不会在家里愁眉苦脸,而是用他的开朗、幽默、乐观,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夏杨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忘我的工作中,获取幸福和快乐。不抱怨,不懒惰,不投机……一个人在社会上想做点事,总是有机会去做的,问题是有没有想做事的决心,有没有判断这个做事机会的智慧。这个智慧是在不断学习中练出来的。
  夏杨始终在兴趣中保持着不懈的学习热情。这其中有他从小养成的习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学习型的家庭。
  人是环境之子。在一个学习型的家庭里,孩子更能养成一种终生学习的习惯,也更能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去塑造各种素质。我觉得每一个做父母的,在对孩子的爱中,应该把创建学习型家庭这一点加进去。
  学习型家庭的父母有两项职责:一是通过自己对学习的热爱,带动家庭学习风气;二是父母创设一个最适合学习的非竞争性、非威胁性、低权威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民主平等的温暖安全中。家人之间各自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共同学习,能够进行双向和多向的沟通,使学习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