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青少年的62个成功细节

儿童资源网

杰出青少年的62个成功细节


  『细节小锦囊七』慢慢学会亲近老师
  29.给别人当老师
  在课外兴趣小组,或者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尝试着给其他同学当老师,甚至在每个周末,自己给父母讲一堂课。如果要把课讲好,就需要我们准备备课笔记,把要讲解的知识编成大纲。讲完课,要帮助自己的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还要留作业,并且批改。这样,我们就能切身体会一下做老师的难处与辛苦,也能对老师多一份理解和体谅。
  30.理解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甚至责骂
  俗话说: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老师批评你,管你,是因为老师心里有你,在乎你,老师心里对你有一份责任,就像父母一样。老师批评你,老师什么好处也得不到。如果你能长记性,改正错误,真正得到好处的是你自己。所以,如果能理解这些,你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心情,也可以缓解自己被批评时的坏情绪。
  31.把老师当成朋友
  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是因为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如果我们能把老师当成朋友,就会更多地关注和发现老师的优点,找到老师身上值得欣赏值得尊敬的品质,同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在所难免,如果能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也就能够一定原谅老师的错误。
  32.帮助老师
  我们可能会对某个老师的突出缺点耿耿于怀,有的时候甚至会认为老师专门和自己过不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通过交流去解开心里的疙瘩。老师教你知识,是在帮助你,所以,我们在看到老师不足的地方,也可以尝试着对老师提出来,帮助他改正,这样做能够加深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也能使老师对你另眼相待。
  『细节小锦囊八』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33.请教问题是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我们都希望在学校有很多朋友,被别的同学喜欢。那么怎么才能够和别人成为朋友呢?向别的同学请教问题是交朋友的第一步。如果你态度好,别人就会喜欢你,愿意把你当成好朋友。请教问题能够加强你们之间的交流,它不会让自己丢面子,反而还能为自己带来朋友。
  34.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每个人都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要多学别人的优点,原谅别人的缺点。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越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越能向别人学习,越能提高自己。所以说,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受益终生,不断提高自己,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因为在和别人的对比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可以激发自己的上进心,以别人为目标,努力追赶。
  35.学会赞美
  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后,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多赞美别人。对别人的赞美,既能够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成为能够交流的朋友,又能够促使自己向别人学习,努力去获得别人所具有的优点和成绩。别人能够做到的,你为什么不能呢?
  36.把同学当亲人
  每个同学在家里都有父母照顾,到学校就只能互相照顾了。大家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学生时代的好朋友,可以在一生中相互扶持,这种友情是最值得珍惜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逐渐养成这种习惯。如果对方有什么缺点,我们要考虑怎样做才能最好地帮助他改正缺点。遇事先为别人着想,先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37.掌握交流的原则
  要想很好地和同学交流,需要坚持一定的沟通原则。
  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要养成懂礼貌的习惯。要让孩子懂得语言的客气能体现出内心的尊重,如果你不肯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尊重别人,是交流的前提。
  其次要真诚。一些孩子有特别强的不安全感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敢说真话,怕别人不喜欢,而他们的谎言,则会真正地伤害别人,让他们得不到真正的朋友。谎言意味着没有个人信用,撒谎的人会发现,一夜之间,所有的朋友都会离自己而去。
  『细节小锦囊九』如何进行预习
  预习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用什么方法进行预习呢?怎样做才能保证预习的效果呢?我们应该注意以几点:
  38.两种有效的预习方法。
  一些教师反映,很多同学都没有学会预习的方法。那么,如何掌握一些具体的预习方法呢?
  方法一,将预习表格化。
  一些同学的预习之所以达不到目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是马马虎虎翻了翻书,有预习的形式而无预习的实质。预习,就必须要找出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
  因此,不妨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自己认为的知识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的地方一一列出来,等到上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预习的效果就会很好。
  方法二,将预习数字化。
  在不知道怎么预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把预习数字化,比如预习一篇小说,我们可以把总结为共分为几个段落、出现了多少个人物、一共讲述了几个故事,等等。经过这么一番数字化整理,算是翻来覆去将课文看了几遍,数了几遍。比泛泛地去翻看,要深入得多。预习的效果,自然也要好得多。
  39.保证预习的效果。
  第一,要订预习计划。学校里要学习的科目很多,不可能每门课全做预习。如果随便拿起一本教科书就看,就会因不专心而影响效率,也没有那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应计划好每天要预习哪些功课,最好是自己感觉最吃力的一两个科目。
  第二,预习要有时间保证。必须靠抓紧时间来预习功课。平时,一定要保证每天预习第二天的一两门功课。如果某一章刚讲完,最好能抽出一段时间(一般在周末)把下一章预习一下。只要坚持预习,学习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时间相对就觉得宽裕了。
  第三,努力克服预习中的困难。预习的新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学过的旧知识。这只要翻翻旧课本或参考书,找到相应部分就能搞清楚。通过这样做,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旧知识也得到了复习和巩固。
  第四,总结各科有效的预习方法。一般来讲,语文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②理清文章结构;③理解重点词句;④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英语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熟读单词、词组;②看懂语法注释和例句;③翻译课文;④分析重点句子的语法关系;⑤找出难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化学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了解本章本课讲什么内容;②看懂概念、定理,标出重点;③弄懂例题及其解法;④了解实验仪器、药品和操作方法以及应观察的内容;⑤看懂插图,明确实验方法和目的;⑥找出难点和不理解的问题。物理、数学则尤要弄清概念。
  『细节小锦囊十』如何听课与做笔记
  40.紧跟老师的思路
  课前认真地进行了预习,并不是说听课时思想就可以放松了。我们应当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一位同学总结了这样的方法:
  (1)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
  (2)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3)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4)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5)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
  总之,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节课的精华。
  41.前松后紧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也难。为此,全国高考河北省理工类第三名高峰同学认为,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他说,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