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青少年的62个成功细节

儿童资源网

杰出青少年的62个成功细节


  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会下降。有人对高一100名同学(50名男生,50名女生)就听课时间的长短进行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一节课45分钟太长,45%的同学认为30~40分钟为宜,37%的同学认为20~30分钟最好,甚至有13%的同学主张一节课在20分钟左右。这样,注意力可持续时间与正常教学一节课45分钟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恰恰相反,后半节才是重头戏。所以,听课不妨前松后紧。
  42.有重点地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对于不同的学科,记笔记有不同的记法。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书上都有,而且内容完整、语句严谨,科学性与逻辑性都很强,所以不必记。就着重记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题的技巧等。政治课上,主要记老师在解释名词、概念时比书上讲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再记一些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要点,从而帮助自己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语文课主要记课文的时代背景、写作特点,某些词语的用法以及老师补充的有关内容,外语课则主要记词汇的各种用法和区别等,总之,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谜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这样学习知识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43.整理笔记“七步法”
  我们在学会记笔记以后,还要学会整理笔记。因为只有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才能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参考材料。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顾佳飞同学,创立了一套“整理课堂笔记七步法”,很有实用价值。这七步是:
  第一步,忆。“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如,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细节小锦囊十一』掌握复习的方法
  44.不要一味学新的知识
  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掌握的新知识越多越好。如果一个劲赶着往前跑,两眼只盯住前方,就会忽视了把学习过的东西记住、巩固、学牢、掌握。
  每天课后,用半个小时进行复习,效果要胜过做两个小时的习题。写作业是为了检查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缺少了复习这个环节,对知识的掌握必然会大打折扣,作业中的错题会更多,学习的自信心也会下降。
  45.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人们对于刚学过的东西,总是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
  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这个规律,及时复习。
  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黑板上所写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从学校回来后,应该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做作业。而且,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可以想一想:“我今天都学了什么?”然后在头脑里把这些东西过一遍。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好,决不能拖拉。
  46.学会分散复习、交叉复习的方法
  如果有90分钟的复习内容,你是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中学生来说,更适合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你不妨每次复习3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你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当你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这3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自己产生厌倦心理。
  47.针对学科特点复习
  复习要针对学科特点,比如复习语文、外语要做到大声朗读课文,务必记住当天的生词、读写方法和语句的意义,外语要重视语音、时态句型、语法等知识的复习。复习数学要做到背熟公式、定理,适量做练习。复习历史、地理、生物要做到细读教材,深入理解学习过的基本原理,找出前后知识的联系,在理解基础上背熟基本概念、人名、地点、历史年号、大事件等。
  48.复习中要适当做一些题
  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题、做题。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对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9.使用错题本
  错题本,一般是每科设一个专用的本子,将该科做错的题集中在一起,并不时翻看,查找失分原因,从而达到消灭错题的目的。
  错题本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太费时间。将错题辗转抄录,是很费时间的。为此,改进的方法是,不再单设错题本,而只是在做过的卷子上,将错题以最省目的方式标出,并不时翻看。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效果却一样不错。
  『细节小锦囊十二』经常进行学习总结
  50.每天一小结,定期一大结
  每天对当天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小结,到了一定时期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总结,比如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每天的小结有利于发现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弥补。大的总结一方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更要对一段时期内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51.做一些研究性的课题
  为了培养总结的能力,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些和学习有一定关系的研究课题,比如“中国环境状况”“普通人的读书情况调查”等等,自己查资料、自己去收集素材、自己总结,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既有助于大家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52.定期总结自己的不足,找到弥补的方法
  每周末,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全面的评估,找到自己的问题,并提出弥补的方式。全面评估就是总结的过程,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