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一
卢阿姨,可曾记得,我们头一次在西柏坡小学见面时,您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说要当一名解放军。当时,您送给我一支圆珠笔。虽然这支笔已经用完,但我始终保存在身边,因为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话,不会忘记您的教诲。去年,我高中刚毕业,恰逢征兵工作也刚刚开始,我很幸运地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
卢阿姨,现在我的理想已经初步实现,也可以说是只实现了一半。因为虽然我做了军人,但并不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好军人,要做一个好军人,还需要坚特不懈地努力工作,卢阿姨,我希望您能为我理想的初步实现而感到高兴。
……
卢阿姨,在部队虽然很苦很累,但它的确是个锻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我们不光训练、劳动,还学习政治。卢阿姨,我新兵考试合格了,其中五千米越野还达到了优秀;在全营的新兵评比中,我有幸得到了嘉奖。虽然这算不了什么,但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卢阿姨,请您放心,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鼓励,不骄傲自满,一定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小虎的信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理想这两个字,顿时在我的心中变得沉甸甸的。
杨小虎对我说我长大要当解放军时,他仅有十一岁,上小学五年级。六七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努力。今天,理想终于实现了,我真替他感到高兴!
这使我想到,理想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地重要--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
人只要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有了希望,就不会虚度时光,就不会整日被烦恼缠身,这也就意味着--他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理想呢?
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逼迫孩子去实现父母的愿望、找回父母童年的梦想?
是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还是硬逼着孩子去摘取永远无法摘到的果实呢?
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达不到父母确定的目标,父母便会陷入失望、无望甚至绝望的境地。
望子成龙不能逼子成龙。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并不是逼迫孩子去考高分数、去考大学。如果孩子每天生活在重压之下,就会使本来活泼聪颖的天性变得郁郁寡欢,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就像德国诗人海涅所说:即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望子成龙无可厚非,望子成人更加重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家长的责任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缺点都可以原谅。于是德育教育变得可有可无,有没有远大的理想、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没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不再重要,这怎么能不说是潜藏着危机呢?不管孩子将来能成就什么,我们首先是要他成人,要使孩子懂得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什么,这才是现代家庭教育的第一要义。
与其迫切地望子成龙,不如将这种愿望化作子望成龙的教育。也就是说,让孩子从小自己树立一个理想、确立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就说过,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要培养他们具有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背后,就是理想。
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少年儿童教育的人,我希望像杨小虎这样的有志少年越来越多。
让孩子多经历,在体验中明理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住在庙里,有一天厨师说:你去打碗油,别洒了,洒了我就揍你。小和尚心里念着:千万别洒了,千万别洒了……结果手不停地抖,油不停地洒。厨师大怒,小和尚哭了,老和尚听到了,对小和尚说:再去打一次油,这次主要是看看外面的风光有多好。小和尚又去打油了,看着风光,树都绿了,花都开了,小朋友在玩耍,老爷爷在下棋,远处农民在耕种,春光可真美。哼着小调走进了庙门,低头一看,手里的油一滴没洒。厨师关注油,却洒了一半,老和尚关注小和尚的见识,油却一滴没洒,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心态决定成败。油还是那碗油,路还是那条路,小和尚还是那个小和尚,因为心态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态有点像那个厨师,孩子一考试,就说好好考啊,考不好我回来揍你,孩子一紧张,果然没考好。有个孩子说过去考试后是单打,现在是男女混合双打,妈妈说你给咱们家多考一分,给咱们省下三到五万块钱。自从我上学后,父亲就变成了挣钱机器,我就变成了挣分的机器,我们家没了快乐,变成战场。我们今天的家长就盯着分不放,于是孩子为了分不择手段,你们想过这个后果吗?有的孩子因为成绩排名在后而跳楼,重点学校很多时候发生这种现象,我们在乎的是孩子的结果,忽视孩子的过程,结果往往都不好。
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以为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孩子其他的需求根本不去管。而人的成长有多方面的需求,不是单打一的智力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孩子学习成绩虽然很好,可是因为心理发生了问题,结果最终也考不上大学。
这些孩子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而不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就要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既要有成功的经历,也要有失败的经历。家长要对孩子一生负起责任,那就要想明白你培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架考试的机器。反过来说,心态很好、充满自信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也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
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说:什么都不要你管,你给我考第一就行了。这是大错特错。没有经历哪有经验,没有经验哪有本事啊。所以让孩子多经历些事情。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
有的家长是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从小吃得苦中苦,将来才能少吃苦。今天的孩子将遇到巨大的适应社会的问题,今天家庭教育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我们光顾着照顾,研究生到了二十岁只知道在家吃膨化食品,什么也不干,该长大而没长大,没让他做应该做的事情,你能替孩子做事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这是今天特别应该引起学校注意的事情。
我们夏令营曾出现过这样的孩子:有个男孩很漂亮,上四年级,有一天他哭了,我们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大孩子欺负他。他从小和他妈一个被窝里,到了营地他住上铺有些害怕,到了晚上他就钻到大男生的被窝,人家一脚给他踢出来,说他是同性恋,他就哭了。我和他妈说:怎么能让这么大的男孩睡在你被窝里?这有两大害处:第一影响你儿子健康成长;第二影响你和丈夫的幸福生活。男孩子不能圈养,只能放养。圈养的孩子很难成器,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孩子要有自己的被窝,不要和爸爸妈妈一个被窝。孩子要想和爸爸妈妈拥抱,可以在睡觉之前,这种孩子独立意识才能更强一点。家长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我送给孩子们三句话: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别人帮忙,要别人帮忙你就失去了一个锻炼的机会;二是,家里的事情帮助做。越早学会做饭、收拾屋子越好,离开父母也能生存。你老不让孩子做,让保姆做,你的孩子走向社会就胆怯;三是,大家的事情抢着做。别怕吃亏,人要想成功,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他不干,你干啊,你干你就有经验了,经验才是人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