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一
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渺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一次作客一家网站,一个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
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这个回答真棒!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成为孩子最好的观众,为孩子鼓掌喝彩!别总忙着考级、考证,孩子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每天让孩子读一个故事,这是今天很多优秀孩子成长的必然经历。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一定要给他订阅一份报纸,报纸本身是经常能看到的,是持续的,是寻找信息的一个方面。我们有《中国儿童报》,是小学生低年级孩子的人生第一报;中高年级可以读《中国少年报》,这是成长第一报;《中国中学生报》是青春第一报。这些报纸都是非常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我和我的很多朋友说,如果你想让我帮忙的话,我能帮你一个忙。你的孩子爱写作,你就让他参加我们的征文活动或者给我们投稿,如果他的文章第一次登上了报纸,你永远不用管他,写作文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这是我的感觉。当他的小文章登在报纸上,哪怕一点点都会让他产生惊喜,产生成就感。
另外,一定要对老师不喜欢的孩子高看一眼,有的老师水平是有限的,他会把你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往往容易失去信心,这种孩子常常需要得到家长高度的肯定。因为人都是在肯定中长大的,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常常有很多的心理缺陷。
第二章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教孩子学做人,成功就在眼前
家庭教育,其根本的责任是教孩子做人,就是教孩子怎么去为人处世。我去日本时,日本人的鞠躬都非常到位,对人都非常客气,他们说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家里人从小就告诉孩子怎么向别人鞠躬,怎么向别人道谢。咱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我曾听学校的老师说,学校组织春游,家长帮助抢座。一位老师都五十多岁了,就站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们旁边,但就是没有学生站起来给老师让座。因为家长事先就给孩子讲好了:座位一定要先抢到,不管谁没有座位都不能让,否则,我们的钱就白花了。
我的先生是国务院新闻办的一位局长,有一年年底他到美国访问,回来后给我讲了一件事情:华人说美国人愚笨。我听后很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一位华裔市长说,华人的一些聪明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位任期已超过十年的市长管理着洛杉矶县辖以下的一个中等城市。他说,他在任职期间,多次接到美国人投诉华人过于聪明的举报信。有一次,一家商场搞促销,平时2.5美元一瓶的食用油当时花5美元可买四瓶,但商家规定每人只能买四瓶。活动当天,不少华人不仅自己赶来抢购,而且还把亲朋好友都叫来了。一部分华人约好在商场门前集合,然后浩浩荡荡地杀进去,整个商场看上去几乎全是华人。据说,有的华人买了四瓶后,返回去继续购买。与华人相比,白人买了四瓶后就走了,而且没有呼朋唤友。促销活动刚开始半天,商场供应的促销食用油就被洗劫一空。很多晚来的白人没买到,扫兴而归。
第二天,一封举报信投向了市政府,信中抱怨华人贪小便宜,不守规矩。市政府找华人代表对话时,华人代表反驳道:商家也没有事先规定不能通知亲朋好友来采购。至于说有的华人买了又买,能拿出证据吗?为什么当时不阻止,反而事后告状?一名华人代表还私下里说道:美国人就是笨,还不服。
某年复活节,市政府举办了两项活动。其中一项是组织为慈善机构筹款,另外一项是组织孩子在野地里寻找事先藏起来的彩蛋。筹款活动安排在早上八点,内容是制作早点,然后沿街出售,再把挣来的钱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活动当天,参加筹款活动的全是清一色的白人,他们一直忙到上午九点多才回家。寻找彩蛋的活动安排在当天上午十点,华人家长早早地把孩子带到了现场,还没等白人孩子来齐,就投入了战斗。华人家长一边观看孩子寻找彩蛋,一边现场指挥,有的家长情急之下还亲自冲锋陷阵。在这些聪明家长的带领下,藏起来的彩蛋很快落入华人孩子的篮筐里。那些孤军奋战且反应迟钝的白人孩子哪里是对手?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华人孩子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
事后,一封投诉信又交到了这位华裔市长手中。信中说:上午募捐活动现场,看不到华人的身影,可是寻找彩蛋,华人家长却热情有加,提早让孩子动手不说,还亲自参与。弃公平竞争于不顾,举办这种活动还有什么意义?为此,这位市长和华人代表进行了对话。其中,一位华人代表不以为然地说:他们(美国人)的孩子找不到彩蛋,说明他们的孩子没有我们的孩子机灵。孩子就应该让家长指点,否则怎么能进步?再说,事先也没有规定父母不能在现场做参谋。市长无言以对。
市长还对我先生说:华人的聪明和美国人的愚笨还体现在学习上。不久前,该市的某个高中举行毕业典礼,其中一项仪式是对考试排名前十位的学生颁奖,上台领奖的全是华裔学生。校长照例发表讲话,对获奖学生的勤奋和刻苦褒奖一番后,又补充,华裔学生的确outstanding(出色)。没想到,这句话惹来了麻烦。
第二天,市长接到了一个白人家长的投诉信,信中说,华裔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常常获奖,是因为他们把课余时间全花在了五花八门的补习上。与华人相比,白人家长不主张自己的孩子在放学后还要上辅导班,而是让他们尽情地锻炼和玩耍,所以白人孩子学习时间自然要少得多,考试成绩不如华裔学生也正常。投诉信建议,学校毕业颁奖不应只考虑考试成绩,而应考虑综合素质,如组织才干、团队精神、动手能力、演讲与口才等等。市长说,他在调查此事时,一位华人家长很不高兴地说:白人孩子学习就是笨,怎么还责怪起我们的孩子来了?再说了,当地又没有法律规定孩子不能参加补习班?因为,在我们华人中,有许多人是第一代移民,不少孩子也不在美国出生,英语不过关,正式身份都没有,不加倍努力怎么能融入这个社会?美国人为什么不设身处地为我们华人想想?市长承认,他很难摆平这些争端,既不能说服华人接受美国人的行为方式,也不能说服美国人理解华人的行为方式,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化冲突吧。
如何对待聪明与愚笨的问题,市长指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看法存在差异,十分正常。同样处理一件事情,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孰优孰劣,很难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定夺。聪明无疑是赞誉词,但聪明过了头,可能会变坏事,难怪中国有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说。
愚笨是贬义词,但愚笨有时不一定是坏事。所以中国也有大智若愚一说。一言以蔽之,不同的种族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才是最明智的办法。
是中国式的聪明好,还是美国式的愚蠢好呢?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值得思考的。我们有多少家长爱贪小便宜?多少家长爱耍小聪明?我也曾经问过我的一位在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成功的朋友,他说,他一生的经验就是教育孩子不怕吃亏、不怕吃苦。成人比成功重要。
做坏了不要紧,只要你尽了力
一天,我们报社的摄影记者拿来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气愤地说:你看看,这样残害孩子,太不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