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子枕边书 (年轻父母必读)
由于两个人都擅长数学,考着考着就进入了艰深的学术领域,最后进行到了督学官所不知道的地方。这时,他又忘了我们的约定,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唉呀!他已经超过了我 的学者了!"
我想这下糟了,立即泼冷水:"这不算什么,这半年威特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 得。"督学官觉得还不尽兴,又对我儿子说:"你再想想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花了三天时间才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太了不起了。"
他的话让我很担心。我并不是怕威特做不出那么难的题,而是担心他真地把那道题做了出来,以后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但我又不好说"请不要考这道题了"。因为他还不了解我们,这样说可能会引起他的误会,以为我是怕儿子做不出那道题才这样说的。我只好什么也 不说,在一旁看着。这道题是说一个农夫想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但要把地分成三等份,而且每个部分都要与整块地形状一样。他把题目说完后,问威特有没有在哪儿听说过,或者 是在书上见过这个题,威特回答说没有。他说:"那么给你一些时间,你试试看。"说完就 拉着我的手退到里面房间,对我说:"你儿子再聪明,也很难把那道题做出来,我是为了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难题才出的。"
可是,督学官话音刚落,就听儿子在外面喊:"做出来了。""不可能。"督学官说着 走了过去。儿子对他说:"三个部分相等,而且各个部分都和整块地相似,对吧?"督学官 不快地说:"你是不是事先知道这个题?"威特一听觉得很委屈,含着眼泪再三声明:"不 知道,真的不知道。"
这时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担保说:"我儿子做的事,我全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确是头一次遇 到,何况威特是从不撒谎的。"督学官说:"那么,你儿子超过了大数学家欧拉了。"我在 他手上掐了一下,立即说:"瞎鸟也有捡到豆的时候,这是碰巧。"督学官这才领会到我的意思,赶紧点头说:"是的,是的。"然后就在我耳边小声说:"哦!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方 法。这样教育,不管你儿子有多大的学问也不会骄傲。"儿子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和别人高兴地交谈起来。督学官对这一切感到十分欣慰。
这个故事说明了老威特在教育孩子时有多么慎重,他熟知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内心感受,这样的父亲,确实是非常伟大的。
让孩子身心健康
老威特曾经说过,他的教育理想是要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他重视智力、品德 和身体的全面发展。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雨打。父子二人经常一起到城市、乡村和野外散步,威特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而且,他的一 生都很健康。
老威特并不满足于智力、品德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的培养,他还培养威特广泛的爱好。培养孩子的爱好也是经过细心安排的,他首先从自己的住房开始做起。在他们家的住房里,绝不会有任何没有情趣和不相协调的东西。墙上贴着使人赏心悦目的墙纸,上面挂的画都配上 了精心挑选的画框。室内的摆设都很有情趣,绝不摆设粗俗的东西。如果别人赠送的礼物和自家的陈设不协调,他绝不会摆出来。穿衣服也是如此,决不穿花里胡哨的服装,讲究素雅 和整齐。一家人穿戴得干净利索。老威特从小就按绅士的标准训练孩子的品位与格调。
老威特要求孩子在生活上要有情调。他还在住宅的周围修上雅致的花坛,栽上各种各样的花卉,以保证一年四季常开不败。同样,花卉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从不移植没有情趣 和不协调的花卉。
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老威特想尽了办法,结果使威特成了一个文学通,他几乎背下了所有著名的诗篇。但威特绝不是一个没有爱好的书虫,他很早就会写诗。威特长大后, 既是一位法学教授,又是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他最初得到博士学位是因为他擅长数学。 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人才。
老威特还很重视培养儿子的同情心。威特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他们和威 特愉快地聊着天。这时,他家的一条狗跑了进来,威特像所有的孩子喜欢做的那样,一把拽住狗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老威特见了就伸手揪住威特的头发不放,一脸怒色。威特一 惊之下,就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松开了。这时父亲也松开了手,他说:"威特,你喜欢被人揪 住头发吗?"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也不应该那样对待狗。" 说完就让他离开客厅。这一方面是对威特的处罚,同时也是怕客人袒护威特。
由于老威特施行的这种教育,是让儿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所以威特就成了一个心地善良、感情丰富的人。他不仅对人类怀有深情,就是对鸟兽也十分怜悯
轰动法国的事件
在老威特独特的教育方法培养下,威特在学业上进步惊人,不到8岁已经远近驰名。各 个行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考他,离开时个个都感到万分惊讶。很快,威特的名声越来越大 ,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种报纸上。
1808年5月,梅泽堡一个叫做泰尔琼斯·兰特福克的教师,为了激励自己的学生,请老威特允许他当着学生们的面考威特。老威特怕儿子因此骄傲自满,很是犹豫,但最后还是答应了 。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就是考试之前不要让威特知道。同时还要提前跟学生们说好,绝不能说一些赞扬的话。
兰特福克答应了,并正式邀请威特父子参观自己的学校和学生,并希望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于是老威特对儿子说,由于兰特福克先生特地前来邀请,我们就去一下吧。到了学校,兰 特福克把他们带到教室,让他们坐在后排。那堂课是希腊语课,教科书是《波鲁塔克》,这是一本令学生们很头疼的书。兰特福克请威特答给同学们看,威特不假思索就把学生们不懂 的地方答了出来。不仅如此,对别的问题也是对答如流。兰特福克感到非常吃惊。
接下来,兰特福克把拉丁语的《凯撒大帝》一书交给威特,并向他提出问题。威特又轻松地作了回答。兰特福克又拿出了一本用意大利文写的书让他读,他也读得很流利。老威特还用 意大利语插话提了几个问题,威特也全都作了回答。兰特福克还想考考他法语,由于教室里找不到合适的书,就用法语和他对话。威特也用法语回答各种问题,就像用本国语一样流畅 。后来兰特福克又问了希腊的历史和地理,尽管提的问题又多又杂,但威特毫不迟疑地一一作了回答。最后考的是数学,无懈可击的答案使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为之惊讶。这时的威特 才7岁零10个月。从此,威特成了一个得到社会认同的天才儿童。
几天后,《汉堡通讯》详细报道了事情的全过程。报道以"几天前,在本地发生了一个 足以载入教育史的惊人事件"开始,结束语是"这个孩子绝不是少年老成,而是非常健康活 泼、温和天真,没有一点年轻人常有的傲气,好像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过人的才华。这个孩子叫卡尔·威特,是洛赫村威特牧师的儿子。一个孩子在精神和身体上能够得到如此理想的 发展,威特牧师一定有一套非常有意思的教育方法,但遗憾的是,关于这方面威特牧师没有细谈。"
《汉堡通讯》的报道在整个德国掀起了喧然大波,各地报纸纷纷转载。于是,威特的名字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德国。
年仅9岁的大学生
德国人和其他民族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自古以来特别尊重学者。这也是德国能够繁荣昌盛的一个原因。威特出名后,莱比锡大学的一位教授和本市一个有权势的人打算让 威特进莱比锡大学学习。他们说服老威特让本市托马斯中学校长劳斯特博士对威特进行考核 。刚开始,老威特怕对方乱出考题拒绝了。但经过再三相劝,最后还是同意了。劳斯特博士 并不是老威特所想像的那种学究,而是一个通情达理、和蔼可亲的学者。他通过交谈完成了对威特的考核,而威特没有觉察到这是考试。当时是1809年12月12日。考试结束后,劳斯特博士就给他写了一份成绩证明书。 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