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子枕边书 (年轻父母必读)
老威特有时也在妻子和亲友面前表扬他:"威特今天做了一件不错的事"。但这只限于少数 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亲友。因为不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人,就不会明白他的用心,还以为他是在随便表扬威特。
小威特刚学会识字的时候,老威特就教他背诵各种有关道德的诗。德国有很多歌颂仁爱、友情、亲情、勇气、牺牲的诗篇。才几岁的威特很快都背了下来。老威特还为他做了一个"行 为记录本"。做了好事,就记下来留做永久纪念。有了这种鼓励,小威特就会一辈子努力做好事。老威特最下功夫的是让儿子把做好事当作一种乐趣,让他体会到做了好事后的快乐。 让孩子理解这种快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就像下围棋或者象棋,打台球、网球或者板球一样,不学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鼓励做好事和鼓励学习在方式上多少有些不同。概括的说,老威特的宗旨是:"学习能为我们带来今生的幸福,而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因此,只要 威特学习好,父亲每天都给他一个戈比作为奖励。但如果学习好,而行为有过错,那就得不 到奖励了。威特在他的书中写道: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儿子主动对我说:"爸爸,我今天犯了错,钱就不要了。" 这时,我 由于欣喜甚至想给他加倍的奖励。但为儿子着想,我会抑制住激动的泪花,平静地说:"是 吗?爸爸不知道,那么你明天去做件好事吧。"实际上我心里很难受。这时,我常常忍不住去亲吻他。
我们说卡尔·威特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却用钱来鼓励学习,大家可能觉得可笑,因为这和很多世俗的做法一样。其实,老威特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学习能带来今生的幸福 "。他在书中写道:"虽然有点难为情,但只要儿子学习好,我就每天给他一戈比。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知道要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艰难。"给他的钱怎么花呢?老威特尽量使他花得 有价值,让他明白买零食之类的东西没有意义,而买书和工具却可以永远发挥作用。如果在圣诞节或别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父子俩都会感到非常快乐。
附近的人们有了灾难,不管身份是否相称,老威特总要前去看望。这时小威特也会拿出自己存的钱去慰问。于是父亲就表扬他说:"威特,你做得对,虽然你的礼物很少,但却像'穷 寡妇的一个铜板'那样有价值。"穷寡妇的一个铜板是圣经中的故事,在马可福音第12章的 结尾:
耶稣坐在银库对面,看众人怎样投钱人库。有些财主往里面投了很多的钱。有一个贫穷的寡 妇走过来,往里面投了两个铜板。耶稣便叫门徒来,对他们说:"我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 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别人都是把余钱投在里面,但这个寡妇是自己不足,却把仅有的一点活命钱都投进去了。"
在威特幼小的心灵里,不知积累了多少优美动听的故事。引用圣经里的话和各种传说故事来教育孩子做好事,已经成了老威特的习惯。他从威特很小的时候起,就让他记住了这些 话。所以每当他对儿子说,"威特,某某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时,威特立即就能明白 ,不是努力做好事,就是停止做坏事。
骄傲的孩子是可怜虫
为了鼓励儿子学习,老威特曾经做过这样天真的事。就是当威特看完或者译完一本书时,父子俩如释重负,一起喊着作者的名字,如"荷马万岁"、"维吉尔万岁"等。
这时孩子的妈妈也进来祝贺:"恭喜恭喜。"接着就上街买回来很多东西,做威特爱吃的菜,请来两三个关系密切的亲友开晚会。开席之前父亲会首先说,这本书非常难,但是威特以 顽强的毅力攻了下来,这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宣布威特将要攻读的下一本书的名字。接着人们就向他祝贺:"恭喜恭喜。"
但是,在表 扬孩子的问题上,老威特警告人们不要做过了头,否则孩子会因你过分的赞扬而飘飘然。
如果威特学习好,父亲会给他钱,但如果他做了好事,父亲就不会给钱,而是写进"行 为记录本",并给予表扬。但总的来说,老威特不会过多表扬儿子。因为表扬太多,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即使威特学习非常好,他也只是说"啊,不错"。如果威特做了好事,他就说"好,你做得对,上帝一定会高兴的",并不表扬得过了头。当威特做了一件大好事时,他就抱着儿子亲吻,不过这种情况不多。所以父亲的亲吻对威特来说是极为可贵的。老威 特想让儿子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是上帝的嘉奖。老威特不过分地表扬儿子,为的是不让他产生自满情绪,孩子一旦骄傲自满,以后就会很难纠正。他向威 特传授了很多知识,但从不说这是物理学,那是化学等等,为的就是不让他觉得自己了不起。
为了防止儿子骄傲自满,老威特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不仅自己不过多地表扬孩子,也不让别人表扬他。每当有人要夸威特时,就把他支出屋子不让他听。他担心过多的赞扬会毁了儿子 ,而且很多人的赞扬往往不是出于真心诚意,而仅仅一些奉承话。威特长大了一些后,父亲就常常对他说:
"知识能博得世人的称赞,而善行只能得到上帝的称赞。世界上到处都是没有学问 的人,由 于他们自己没知识,所以一见到有知识的人就赞不绝口。然而世人的赞赏是反复无常的,既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而上帝的赞赏是由于行善才得到的,来之不易,所以是永恒的。因此 ,不要把世人的赞扬放在心上。喜欢别人赞扬的人必然要忍受别人的诽谤。仅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欢喜或苦恼的人是最蠢的。因别人的诋毁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赞扬就忘乎所 以的人则更愚蠢。"
老威特还反复告戒儿子说:
"一个人无论怎样聪明、怎样有知识,与无所不能的上帝相比,只不过是一粒尘埃。有了一点知识就骄傲自大的人,其实是很可怜的。奉承话大多是假的。但说来可笑,这虚假的奉承 话竟然是世人说得最多的。因此,谁要是完全相信这种话,那他就是个糊涂虫。"
老威特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威特不要妄自尊大,在外人看来,这老头似乎有些不懂人情世故,但他的这种教育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老卡尔·威特曾经在书中写道:
世界上也许再没有像我儿子这样被人们广为称赞的孩子了。只是因为我的努力,儿子才没有 毁于过多的赞誉。有一次,哈雷宗教事务委员塞恩福博士对我说:"你的儿子很骄傲吧?" 我说:"不,他一点儿也不骄做。"塞恩福博士坚持说:"这不可能,像他那样的神童如果 不骄做,那他就不是人。骄傲是肯定的,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后来,我让他见到了威特。他们谈了很久,塞恩福博士对威特有了新的认识。他对我说:"我真的很佩服,你儿子确实一点儿也不骄做。你是怎样教育他的呢?"我让威特站起来,让他把我的教育方法说给博士听。博士听后信服了,他说:"的确,如果这样的教育孩子 ,他就不可能骄做,真是佩服。"
还有一次,有个地方督学官到格廷根走亲戚家。他在来格廷根之前,就已经从报上和人们的传说中知道了威特的事。由于他的亲戚与我们来往密切,非常了解威特的情况,他到了 亲戚家后,就知道得就更详细了。他想考考威特,就让他的亲戚把我们父子请去了。
我接受了这个邀请。他向我提出要考考威特。我照例要求他答应我的条件:不管我儿子表现如何,绝不要表扬他。他擅长数学,所以提出主要考数学。我回答说:"只要不表扬他 ,考什么随你的便。"商量好后,我就把特意留在外面的儿子叫进来。考试开始了,他先从 世故人情问起,然后开始考学问。威特的每一个回答都让他十分满意。最后是他所擅长的数学考试。由于威特也擅长数学,所以越考越使他惊讶。每一道题我儿子都能用两三种方法去 完成,还可以按他的要求去解题。这样一来,他就不由自主地开始赞扬起威特来。我赶紧向他使眼色,这才住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