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子枕边书(年轻父母必读)
小威特7岁时,老威特经常带他去参加莱比锡音乐会。有一次中场休息时,威特看着印有歌词的小册子问父亲:"爸爸,这不是法语也不是意大利语,这是拉丁语"。老威特说:"不错,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意思。"于是威特从法语和意大利语进行类推,基本上明白了大意。他说:"爸爸,既然拉丁语这么容易,我为什么不早点学呢?"这时,老威特觉得条件已经成熟,才开始教他拉丁语,结果威特只用了9个月就学会了。
接下来威特开始学英语,学完英语又学希腊语,英语用了3个月,希腊语用了6个月。威特8岁时,已经可以阅读荷马、波鲁塔柯、维吉尔、西塞罗、奥西安、费奈隆、弗罗里安、梅塔斯塔西、席勒等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罗马等各国文学家的著作了。
可以说,只要能尽早开始适当的教育,不使孩子们的潜能衰减,那么,普通孩子也完全可以具备这种才能。但是,在老威特的教育理论已经产生了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一方面不在孩子们应该受教育的时候去教育他们,致使他们的潜能日渐衰减;另一方面却又埋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有的家长甚至在学年结束时买了很多礼物去教师家里请求"多关照",别让孩子留级。每当我见到这样的父母,总不免为他们的舔犊之情所感动,同时也可怜他们的无知。让本应留级的孩子勉强升级,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他们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该把心思花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
现在,我要提醒读者,卡尔·威特在教授外语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他认为学习外语与其背不如练。他并没有系统地教语法,他认为即使教孩子语法,孩子也不会理解。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当然,对大人来说,以语法为基础来学习外语是有效的,但是对孩子则必须采取老威特的"与其背不如练"的办法。我们不妨想一想,所有的孩子,不正是用这种方法学会了本国语言吗?
2、孩子们对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大人读小说,读过一遍就不想再看了,而孩子们却乐意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从大人的角度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老威特抓住了这个秘诀,在教儿子外语时,让他用各种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比如,在读安徒生童话时,既让他读德语版,又让他读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版。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有些读者也许会问,要那么小的孩子学那么多的东西,他受得了吗?很多人可能以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日夜苦读,就没有其他活动了,或者以为他除了学究式的知识和几门外语,其他什么都不懂。但事实并非如此,用他父亲的话说,小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少。他有大量的时间来尽情地玩耍和运动,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他除了学外语,还轻松地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
能够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到如此丰富的知识,老威特一定有他非常独特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唤起孩子的兴趣,让他自己提出问题。威特三四岁时,老威特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不过这种散步不单纯是溜达,而是一边交谈一边溜达。比如摘下一朵野花,老威特就会给孩子解剖一下,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或者捉个小虫,顺便给他说说有关昆虫的知识。就这样,一块石头、一草一木都是他的教育素材。
老威特绝不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总是首先唤起威特的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兴趣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同时也绝不对他进行系统教育,告诉他哪个问题属于植物学范畴,哪个问题属于动物学范畴等等。只是就散步中威特感兴趣的东西,向他传授相应的知识。
再看看今天,我们大部分人是怎样做的呢?当孩子三四岁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大多是敷衍了事,很少耐心地说明和解释。就这样,当孩子的潜能几乎枯竭之后,我们却在孩子上学时大惊小怪地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么差呢?"老威特的做法恰恰相反。只要威特能提出问题,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回答,绝不像我们那样敷衍了事。
在教育上再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可恶的了。老威特的讲解并不难懂,他是充分考虑了孩子现有的知识量才进行讲解的。当孩子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他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寻找答案。用这种方式,他培养了威特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极力排斥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
为了扩大威特的知识面,除了让他学习动物学和植物学知识外,还教给他地理方面的知识。地理教育是这样开始的:首先,他经常带年幼的威特到周围村庄去散步,等到威特基本了解了邻村的情况之后,就带着他拿着纸和笔爬到自己村里的一个高塔上,放眼四方,问他周围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向他说明。并让威特画出周围的略图,然后两个人再去散步,在略图上添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等。这样,邻村的地图就画出来了。老威特还会去书店买来这个地方的地图,和他们自己画的地图进行比较并做修改。他用这种方式使孩子饶有兴趣地学会了难以理解的地图知识。这就是卡尔·威特教育法的独到之处,这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老威特在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教育上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天文学是请梅泽堡的一位贵族泽肯多夫教的。泽肯多夫虽然是个贵族,却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本来他和老威特并不熟,也没有什么联系,他只是威特出名后慕名前来看望的人们中的一个。他和威特接触后,发现他的才能比人们传说的还要高,于是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把威特带到自己家里,用自己的望远镜做教具,态度和蔼地教他天文学知识。泽肯多夫是一个以做学问为乐的人,他除了有天文学家的观察工具,还有许多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器具以及各种书籍。他很大方地让威特使用他的书籍和器具。
小威特的努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在普通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小天才,这使小威特有了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他可以在家门外的其他地方随心所欲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能得到名师的指点。
带孩子去旅游
老威特认为,与其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如开阔他们的视野。在那个时代,这种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威特的见识。比如他们看到建筑物,他就告诉威特那是什么,它所坐落的地方叫什么。看到古城堡之类的建筑,就告诉他这个城堡过去的名字,给他讲古城的历史。威特2岁以后,老威特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戏,到哪儿都带着他。另外,只要有时间,就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视野,丰富他的见识。
每次参观回来,就让他详细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因此,威特在参观时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讲解。
威特到了3岁,老威特就领着他到各地游览。5岁时,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他们在旅途中,既登山,也游览名胜;既寻找古迹,也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老威特就让儿子把所见所闻写在信上,寄给母亲和亲友。回家后,还要向母亲详细地做口头汇报。
老威特为了满足威特的求知欲和培养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从来都是不辞劳苦,也不吝惜金钱。比如,他曾经不惜重金,请魔术师说出魔术的秘密。类似的事情非常多。由此可见,他对威特的教育是多么地热心。当然,如果你很有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省不少心,但这绝不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前提条件,假如你没有多余的钱财,但只要你肯花心思,那么,效果会远胜于金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