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子枕边书(年轻父母必读)
由于老威物像砖头一样的学习态度,小威特学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直到晚年他依然在感激他父亲的教诲。
说了这么多,有人一定会说,老威特这陈旧的教育方法一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每天只花费一二个小时教育威特。作为一个牧师,他的工作非常忙,即使想抽出更多的时间也不可能。他在书中写道:"通过对威特的教育,我第一次领悟到儿童的发展潜力是多么大。"
小威特到8、9岁的时候,某些学科的水平已超过了父亲。
儿子永远是个普通人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或未来的伟大学者。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提出质疑。为此,老威特作了如下辩解:
人们以为我是带着塑造学者的目的来教育儿子的。甚至有些人以为我想造就一个神童,为的是获得名誉。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对我的误解。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才挤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康、活泼、幸福的青年。
我喜欢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讨厌学究。所以每当我看到儿子过于迷恋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即想办法纠正他。
人们以为我只是发展孩子的大脑,这是对我的又一误解。我和妻子共同努力来帮助儿子发展常识、爱好和想像力。我不喜欢缺乏常识和爱好的人,同时,我还尽力使儿子成为一个既懂感情,又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我讨厌学究,学究都是些呆头呆脑、板着面孔、难以相处的人。他们只懂得自己的专业,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卖弄他的专业知识,而不管别人是否欢迎。同时他们又非常缺乏常识,往往喜欢发表拙劣的议论,被人们当成的笑柄。这就是学究。
另外,学究们说话或者写文章喜欢装腔作势,使用一些很少听说过的学术用语,令人费解。他们认为具有常识和爱好的青年是俗人,说什么善于交际、会写诗的人终究不能成为一个像样的学者。反之,看到那些写文章只会罗列晦涩的术语,喜欢堆砌毫无价值、又臭又长、除了本人谁也不懂的词句的青年,却说他们有出息。
正如某个大学教授平时对学生所说的:"你们只要学会希腊语和拉丁语就行了。所谓科学和外语一边喝茶一边说着话就能学会。"
你瞧,他们就是这么荒谬。我怎么可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呢?尤其是说我要造就神童好出名的说法,更是对我的诬蔑。什么是神童?不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吗?如果我打算把儿子培养成什么神童的话,那我就成了害人和亵渎神灵的人了。
通常,儿童才智过高容易被看成是偏才。如果说某人的孩子8岁就学会了六国语言,9岁就上了大学,14岁就当了博士,那么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容易被人忽略。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老威特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是要孩子成才,而且还要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老威特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品德教育上花的精力比智力教育更多。这也是一位严肃认真的牧师必然要做的事情。因此,威特从小就受到特别虔诚的信仰教育,并以精通圣经著称。尤其是基督教的教义,他能全部背下来。确实有很多牧师的儿子,熟读圣经,却喜欢胡作非为,一点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威特完全不是那样的人,人们都说他"像天使一样纯洁"。他确实是个非常虔诚、富于爱心、态度谦和的孩子。他从不跟人争吵,别说动物,就连一朵野花也不舍得伤害。
关注孩子的心灵
威特6岁时,我带他去L村的E牧师家去做客,并在他家住了几天。第二天吃早餐时,儿子弄撒了一点牛奶。按我家的规矩,撒了食物是要受罚的,只能吃面包和盐。威特很爱喝牛奶,加上E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此外还有上好的点心。威特的脸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喝牛奶。
我假装没看见,E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沉不住气了,再三要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不肯喝。E牧师家的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喝,就一再劝说,威特终于说:"我洒了牛奶,就不能喝了。"E牧师家的人都说:"没关系,喝吧,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只顾吃我的点心,仍然假装没看见。威特还是不喝,于是,E牧师全家推测,威特一定因为怕我责备才不敢喝,就向我发起了进攻。
这时,我让威特出去一下,然后向E牧师全家说明了原因。他们听了都说;"一个才6岁的孩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就不能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你的教育也太苛刻了吧。"我解释说:"不,威特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可E牧师一家还是不相信,我只好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离开餐厅,你们把威特叫来,再劝他喝,他肯定还是不会喝。"说完,我就离开了。
他们把威特叫进去,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作用。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出新点心对威特说:"吃吧,你爸爸不会知道的。"但儿子还是不吃,并一再说:"就算爸爸看不见,但上帝能看见,我不能撒谎。"他们又说:"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去散步,你不吃东西,半路上要挨饿的。"儿子回答说:"没关系。"E牧师一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我叫进去,儿子激动地流着泪如实地向我报告了情况。我听完后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点心吃了,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心意,过一会儿我们好出发。"儿子听我这么说,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
一个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力,E牧师全家感到十分不解。
读了这个故事,不知你有何感想,大家可能和E牧师家的人一样,也认为老威特的教育太严格了。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教育确实很严格。通常,严格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痛苦,但他的教育却没有。这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合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只要从小抓起,孩子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的痛苦。孩子之所以害怕严格的教育,是因为刚开始时的教育方法不当。教育孩子,就像砌砖头一样,一定要打好基础,老威特正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按这样的教育思路,老威特从一开始,就对他要求很严格,家规始终如一。要知道,有时允许孩子这样做,有时又不允许,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正如诗人席勒所说,我们不会对未曾得到的东西感到不满足。不允许做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孩子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痛苦了。老威特根据这个道理,从威特1岁时起,就严格要求,从未考虑过什么"孩子太小可以放宽一些,长大后再严格一些"。
然而,现在的许多年轻父母,高兴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不高兴时又格外严厉,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规矩,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紧张和混乱,从而认为地制造教育孩子的障碍。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父母自己思想混乱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另外,父母双方的意见要一致,老威特就很注意这一点。他在对威特进行教育时,总是要得到妻子的配合。
父母在家庭中的传统形象是所谓的严父慈母,如果这是指父母意见不同,或者宽严不一的话,那么这种家庭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
不要伤害孩子的判断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个特点,就是严格而不专制。所谓专制是指强迫孩子服从。老威特反对专制,他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很注意讲道理,理性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