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多元智能《下》

儿童资源网

3-6岁儿童多元智能《下》


  3、联想创意的绿帽:应该还有别的可能性吧?
  4、直觉同理的红帽:如果别人这样对我或我这么做,我会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对?
  5、预见结果的黄帽: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又会有那些影响?好处在那?如何避免坏处?
  6、自律秩序的蓝帽:现在的处境为何?我们的权利与能力范围内可以做什么?有那些步骤?如何安排顺序?边做边观察那里需要再修正?
  有力的问话,能引发周延的思考,重点在培养个人全脑思考的态度。用柔软、有弹性的应对方式,处理自己与环境人、事、物的关系;用平等、恭敬的态度,接受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的讯息,达到最完整且平衡的"全脑学习"。至于思考技巧,只是运用解决问题所有可行的方法,将"多元智能"所提供的感官经验素材,做不同组合的方式而已。
  这样的对话精神、思考态度,若能带入学校、家庭中,就能自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文化;官僚和角力的政治圈,可能更需要动动左右脑,全脑思考一下吧!
  宝宝EQ的重要性
  中国新生一代面临的一个困境是,虽然在智能与体质方面优胜,但社交能力却比上两代较为弱,普遍在成为社交能力的低能儿,这并不适合现代的工作心态。现代管理强调群体工作,需要的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雇员,但新一代因受家庭过于保护,又多是家内的独生子女,自我心中膨胀,校园教育也只知道训练考试进行大学的学生,情绪与社交训练备爱忽视,因而使新一代的情绪发展正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这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事业或人生造成阻碍。
  只有父母早着先鞭,及早训练子女,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使他们提早面对环境的限制,作出调节,这班孩子便会是顶尖的管理人才。
  从小打好EQ基础
  每个人的情绪智商从小开始发展,在0-5岁以前更是关键时刻。因为小孩的脑部会长到成人型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速度是一年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尤其是情感能力的学习。情感经验对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每个人从出世一刻,越多接收肯定和共鸣,越多机会从被接纳中学会接纳别人,情绪智能越会因而提高。
  设想一个刚睡醒、吃得饱饱和躺得舒适的婴儿自然会手舞足蹈,发出欢悦的声音。假如旁人带著笑容和欢悦的语调回应,婴儿会越是兴奋。假如旁人非常冷漠,或是板着面孔,以凶恶的语调回应,婴儿的笑容会收敛,继而露出迷惘或是恐惧的面容,大多数的婴儿会化笑容为哭泣,因身体舒畅而欢悦是婴孩自发的感受。因旁人的欢悦回应,而加强自己的欢悦,这对答是互相有所共鸣;因旁人的凶恶,否定了婴孩的自发感受,次数多而频密,婴孩对自己的感受失了信心,感到舒畅也不再表现欢悦了。婴孩的惊恐和哭泣是回应旁人的讯号,也可以算是对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
  每个人每个时刻在表现自己的感受,也会接收他人的感受,接收到别人和自己的共鸣,也接收到别人的否定。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情绪智能得以发展。
  父母的角色
  父母感受的表达是孩子情绪智能发展的指引和指票标。父母要多正面回应孩子的感受:无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为了不值一提的事项而兴奋或烦恼,父母要尽力投入,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达至与孩子有所共鸣。父母不要在孩子兴奋时泼冷水;不要在孩子沮丧时,轻视他的感受后。肯定孩子的感受后,才在适当的时候,分享父母在同一个情景的感受,帮助孩子了解别人,明白同一样的情景,每个人可以有不同感受,肯定自己的同时,也得接纳别人。
  亲子之间每一次沟通都暗含情感的交流,一天数次的交流便奠定了孩子EQ的核心。
  宝宝的潜力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父母总想通过什么方法把孩子的潜力挖出来,孩子在上学前的任务就是玩耍,通过玩耍就能够锻炼很多东西,小小年级就教东西,他们能学得来吗,学习过程只是模仿,而孩子最可贵的就是他们的想象力,现在所谓的潜力课,实际上就是给他们灌输之时,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伤害,大人千万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他们的想象过早压抑了,知识可以学,但想象力不可学,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