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湾和日本教育,就知道我们的孩子是如何被教傻的

儿童资源网

看台湾和日本教育,就知道我们的孩子是如何被教傻的

  同样是爱国这个概念,在大陆却完全与个人的品德行为无关,你努力工作不是爱国,你奉献纳税却被骂为奸商,你潜心学术却会被骂汉奸,你扶起倒地的老人只会遭到讹诈。相反,殴打老人的讲师说他爱国,骂娘的教授说他爱国,爱国不再是全体国民的朴素感情,成为了一些德品极可疑人士的特权。最终的结果,爱国成为无良人士的代称,正常的是非黑白价值判断,在此完全颠倒。

  环境是比课堂更重要的教育。但环境的异常和进一步恶化,让我们的教育始终停滞在低质量成品灌输的原始状态。这时的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而如同标准化的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是同质产品。而这种工业化教育的产品特点,就是价格低廉,同时对环境造成可怕的污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不值钱的原因!

  论及知识储备,我们的学生只强不弱,但在国际竞争上却占不到优势。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回避了最根本的智能开发,回避了思维技能的训练。

  (4)

  有关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与训练,历史学科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堪称重中之重。但我们的历史教育,却完全固化为不合时宜的教条。说到古代史,凡是加强中央集权就是正面,凡是群体暴力就是农民起义。说到近代史,凡是签订条约就是丧权辱国,凡是排外对抗就是爱国主义。由于这种极端而片面的标签,与真实的历史无关,只是一种旧时代观念的痼疾残留,所以我们的历史教育,竟尔变成了失其具像的残酷化折磨。这种教育,决无可能达成于智力开发的目的,只会导致极端的厌憎情绪。

  日本有《旧金山和约》,有《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从好坏得失两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而我们也有类似的《南京条约》,但我们的学生绝不允许擅作价值判断,课本早已给你作出了标准解释。拿起课本,你只需要背下这句话: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这样对你说:孩子们,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人来说好处有哪些,坏处有哪些……如果真的有哪个老师斗胆这么说,你会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在我们的观念中,潜移默化的植入了绝对性的观念,一个东西好,那它就是好,从头好到脚,连排泄物都好——这个不举例,你懂得。一个东西坏,那它就是坏,所谓头顶长疮,脚下冒脓,坏透了——比如《南京条约》,就是这样。这时候如果再有人把什么辨证法拿出来,扯什么一分为二,那你会死得极惨!

  历史老师和政治老师,就在这里撞车打起来了!你听历史老师的,政治不及格。你听政治老师的,历史不及极。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学校决不让你进行价值判断、决不让你掌握批判性思维了吧?

  学校也是为你好。

  最后的结果是,你的分数是以智力的牺牲为代价。智力萎缩多少,分数就会增加多少,此消彼长,我们得到了高分数低能的废物。

  就这样,我们远离了批判式思维的启迪与开发,远离了思维技能的掌握,最终失去的,是我们自身的智力,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能力。

  ——徜如果有谁认真的看一下《南京条约》的具体条款,定然会让你大吃一惊!

  (5)

  不平等、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共计十三条,第一条是这样规定的:

  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中文版本中的“身家全安”,其英文原文是:shall enjoy full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for their persons and property……意思是:人身权和财产权要受到保护,而且这一点要由政府承诺并提供保障。

  换句话说,这一条要求于政府必须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其要义是,英国公民在中国,其人身权和财产权要由中方提供保障;同样,中国公民在英国,英国政府也承诺保障人身权和财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