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值得每个老师细细品读)

儿童资源网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值得每个老师细细品读)

  为了掩饰我的不安,我只好把所有杂念放在一边,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然后,我就考上了江西省龙南师范学校。

  好生、差生,其实都在老师和自己的一念之间

  三年以后,我毕业了,成了校园里一个很不和谐的老师。其实我并不喜欢与众不同,只是我真的没有办法和我的同学们一样当老师。

  我的同学们都很好学,他们总是虚心地拿着听课本去听老教师们的课,细细琢磨,细细消化;他们总是拿着公开课的教案去找老教师,不断修改,不断试教。我却总是翻开课本读一读,谁也不问,只按自己的想法去上课。——因此,我的进步总是很慢,同学们都已经可以把课上得像模像样了,我的课还完全没有形状。

  我的同学们总是奇怪地对学生说:“为什么这么容易的题目,你也不会做?”我却总会忆起我小时候的笨拙,然后对学生惊叫:“你好厉害!这么难的题目你也做得出来!”我的同学们总是把调皮鬼们拉到办公室里训话,我却总是在他们上课走神的时候停下课来,感兴趣地说:“说说看,你在想些什么?”我的同学们总是皱着眉头说:“哎呀!怎么你们班三十个八十分,我们班才二十五个?”我却总是笑着说:“你们班三十个八十分,我们班二十五个,差不远呀!”——因此,我们班的成绩总是很难冒尖,虽然“优生”的确越来越好,然而“差生”却可以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

  我不歧视差生,不是出于礼貌,而是源于我自己曲折的学生时代:其实优生和差生只在一念之间,那既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间,也在老师的一念之间。作为老师,我根本不知道所谓的“优生”可以走多远,所谓的“差生”可以沉睡多久。

  如果教师的勤奋就体现在花大量的时间与差生较劲的话,我的表现可以算是懒散到了极点。否则的话,我其实还算得上是很勤恳的:

  当同事们在教室里辅导差生的时候,我也坐在教室里:我的身旁围了一圈的学生,我得跟他们讲要读哪些课外书、怎样办班级小报、怎样出复习试卷、怎样修改同学的作文……

  当同事们在办公室里聊天的时候,我正在房间里写教学反思——那时学校里并没有“写教学反思”的工作。我用那种薄薄的软皮抄,一本又一本地写学生的点滴进步,写自己的小小发明,写教学尝试的结果,写与同事交流教法的心得……

  当同事们在家里打麻将的时候,我正在如饥似渴地读书——读教学参考书,读语文课程标准,读一至九年级语文课本,读教育杂志,读名人传记……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都在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我常常写一些从来也没打算拿去发表的文章,存在电脑里,有空就翻出来看,看完就笑,笑完再写;我把一些与工作没有关系的书放在我的包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看,边看边点头或者微笑,样子像一个傻瓜;我的案上摆着难啃的古书,有空就坐下来读,时而叽哩咕噜,时而慷慨激昂;我花很多时间去拍那些“没用的照片”:街头做地方小吃的阿婆,围屋里结着蛛网的浮雕,郊区清澈的小河……

  天下最失败的教育莫过于让受教育者察觉到的教育

  我甚至把我的宝贵时间用来和学生一起玩游戏:和他们一起偷菜,和他们一起喂养QQ宠物,和他们一起经营摩尔庄园,和他们一起玩飞车……然后,突然有一天郑重地说:“不好玩!一点也不好玩!还不如看书!”

  学生总是好心地告诉我:“老师,你的菜已经枯萎了!”

  我满不在乎:“让它枯萎好了!”

  “我上次送你的Q宠还好吗?”

  “哦!我已经一个月没玩,大概已经饿死了吧!”

  “那你都在玩什么呢?”学生们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