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时刻,最能安慰我的,居然也是这样的念头:我作为母亲也可以有缺点,不要企望去做“完美母亲”。这个念头,让我的懊悔减轻好多。我不想活在懊悔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当下。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圆圆已是20出头的大姑娘,性格开朗,气质出众,刚从美国一所著名的常春藤盟校硕士毕业,我和她爸爸去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上午参加完在中心广场举办的学校毕业典礼后,下午在一个小教堂参加她所在学院的毕业典礼。
学院的毕业典礼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给一些优秀毕业生颁发奖项。每个上台领奖的学生都会得到热烈的掌声,也一定给他们在场的父母带来无限的欣慰。我一直期待着圆圆会上台领一个什么奖,但没有,她像大多数人一样,领过硕士学位证后就一直在下面坐着。必须承认,我在那一瞬间有些遗憾。但在典礼结束,走出小教堂时,我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圆圆能来这里读书,顺利毕业,已经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她出国后还学会了自己做饭,把自己的生活也安排得很好——这些已经该让我多么欣慰多么自豪了啊,在一个优秀学生会聚的地方,为什么我还要在乎她在这里是不是得了什么奖呢?我为自己的贪得无厌而惭愧万分。事实上,也就是惭愧感出现时,我的幸福感才更加饱满。
这种对“求完美”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和警惕,最大化地消解了我和孩子相处时的负面情绪,我们的相处进入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时期。比如她偶尔耍小脾气、因贪玩误了正事等等,我以前会或多或少有不愉快或有所担忧,现在则完全用正面的情绪看待这些事。
并不是说这些缺点是好的,而是觉得,有缺点,这是多么真实、多么令人踏实的一种情况,如果她再连这些缺点都没有,那也许才是令人不安的。放下“求完美”心理,一切都显得更加完美。
不求完美,这不是一种懈怠,而是一种勇气。人必先征服自己的自卑和虚荣,才有力量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完美。
不仅在教育上,在一切人与人的相处中,包括和自己的相处,求完美都是一种思维缺陷,凡求完美,必有伤害,接纳不完美才是一种完美行为。
接纳配偶的不完美,彼此幸福又放松;接纳朋友的不完美,获得尊重和真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自己自信而心理平衡……我们都羡慕一些人的潇洒,不论遇到什么,都可以微笑面对,坦然地说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样一种潇洒,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有一种生长基础,那就是从童年时代起,他从成年人那里学会了正面看待一切事情,他是有容量的,因而他的天地分外宽广、分外和谐。他的生命可能会有风浪和波折,却不会出现“渔夫老婆”的失控和溃败,而始终像一位女王一样具有主宰的力量,活得优雅、尊贵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