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不是那个掌握了绝对穿衣秘诀的人,第二衣服好不好看,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因人而异的,哪怕是最顶级的服装设计师,他们对同一款衣服的评价有时也大相径庭。我不需要事事让她都按我的道道来,尽管在自我感觉中,我的想法是最好的。
圆圆现在很会穿衣服,很有品位。如果我在她小时候一次都不允许她买难看的衣服,如果我的审美标准总在战胜她幼稚的喜好,她可能到现在也没有这方面的感觉。
但还就是在买衣服这件事上,我也会在另外的层面上犯错。而我知道这个错误,则是在圆圆上大学后。
有一次,我们随便聊天,聊到她初中三年有诸多不快,学校老师有很多问题时,圆圆告诉我,其实我和她爸爸当时的错误,除了把她送进这个寄宿制学校外,总因为她想把衣服穿得更好些而批评她虚荣,也非常伤害她。她讲到当时的一些细节,说着说着,居然哭起来。这让我大吃一惊。
潜意识中,我也很庸俗地认为中学生不可以爱美,我一直认为中学生穿着舒适大气就行,没必要买超过需要的衣服,更不必在乎品牌。所以当她上初中后,表现出对穿着很在意,想多买几件衣服,甚至希望买一些品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时,我断然拒绝了。
我一直对虚荣有所警戒,觉得虚荣最坑人。当时并没有细腻地体察孩子的感受,完全站在自我角度上判断她的要求,把“买名牌”和“爱慕虚荣”等同起来,武断地认定她这是虚荣的苗头,一点点也不能要,不但没给她买,还三番五次地批评她“虚荣”,给她讲一通大道理,让她无话可说。圆圆后来又给我提过几次这样的要求,我都上纲上线地这样解决了。
我清楚地记得圆圆读初中时,突然变得话少多了。我开始只是以为她进入青春期,心理越来越成熟内敛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感觉孩子内心很苦闷,并且这种苦闷慢慢表现在学习、性情等很多方面,比如成绩下降,爱发脾气等。当时我知道学校方面在一些事情上做得比较差劲,把圆圆的状态全归咎于学校。
我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一边和学校斗争,一边努力保护着孩子。我的保护当然是有效的,而且初中三年很快过去,她读高中时,遇到的老师大多非常好,所以圆圆的状态恢复得越来越好。我为圆圆后来的表现而备感欣慰,却从没意识到在她灰暗的初中三年,自己也参与了对她的伤害。
圆圆一直是个心地纯洁、性情平和的孩子,从小不爱哭,整天笑。而这时,她都上大学了,居然会为初中时的一件“小事”流下眼泪。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不肯承认。慢慢冷静下来,真诚反思,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当年确实是错了。
一个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本能地想要穿更好看的衣服,让自己更漂亮可爱,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啊。而且她当时上的是一所收费较高的寄宿制学校,班里同学的家境都比较好,不少孩子都穿戴着名牌,和同学朝夕相处,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模仿之心?退一步说,即使孩子真有些虚荣,我又为什么不允许她有呢?哪怕我现在成年了,对虚荣多有警惕,其实也不能百分之百祛除虚荣。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要求我的孩子做到呢?
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懊悔,随着圆圆的成长,随着我的研究和反思的深入,越来越强烈。真难想象,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在学校备受一些老师的不公正对待后,又需要用多大的努力来消化我的强权。我为什么对孩子那样没有信任?为什么对人性那样没有信心?难道多买几件好衣服,孩子就虚荣了?而我当时对她犯下的错误似乎还不止这一件。
她刚10岁,就被我们愚蠢地抛到这所寄宿制学校。学校挂着某优质公立中学分校的金字招牌,却在很多方面做得粗暴又势利,给了孩子很多伤害,我却给她原本灰暗的初中岁月雪上加霜……想到她当时的小模样,想到她小小的心中装满的委屈和痛苦,想到她持续好久的沉默和消极,我内心都隐隐作痛,恨不能时光倒流,好去修改曾经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