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孩子作业少了、放学早了,家长却越来越累?

儿童资源网

为啥孩子作业少了、放学早了,家长却越来越累?


  “现在孩子的作业越来越难做了,咋感觉是留给家长的?”

  “班上的活动越来越多了,家长越来越手忙脚乱!”

  “孩子放学那么早,家长变得好狼狈!”

  亲,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最近,有一位妈妈感叹:“我恨不得成为全职妈妈!”其实,不少爸妈都发现孩子的负担似乎真的轻了,作业少了、放学早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自己却累惨了。自己每天花在老师布置给孩子的作业、活动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当减负真的来了,家长为啥狼狈不堪?

  作业是布置给孩子的,其实是留给家长的?

  减负!减负!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行多年,孩子们的作业量果然减轻了,有些地区甚至出台了政策规定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要控制在1小时之内,不仅时间短了,就连作业的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从“小报”到手工,让孩子有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但孩子做不做得来,似乎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一位妈妈前几天就对着一堆布料犯难。儿子从幼儿园带回了个任务,要自己做演出用的头套。“幼儿园都没毕业的小屁孩,怎么可能会做?明摆着是给爸妈布置作业嘛。80后爸妈有几个还会针线活的?”还有一个家长说,去年暑假,已经帮两个亲戚家的小朋友做了PPT,内容竟然是老师的课件。

  人民网曾就孩子的创新作业对父母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家长的吐槽快把后台淹没了,但结果却是,1600名家长中,将近一半的选择了“吐槽归吐槽,还是会努力完成,不能让孩子丢脸呀!”而只有9%的家长敢任性地选“明显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拒做!”

  有家长就自嘲,每次孩子带回“奇葩”作业,她就把内容发到朋友圈,“马上会有朋友跟上更奇葩的作业,我就瞬间得到安慰了,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还有家长自我鼓励:“做着做着就会习惯的。孩子毕业之日,就是我琴棋书画成才之时。”

  维护孩子自尊,班级活动也要“包办”

  一位妈妈在文章里这样记录道:“一次,女儿对我说:‘你能不能到学校来给我们班指导一下唱歌?’我说不行。之后我了解到女儿班里的合唱确实是一个家长帮忙编排的,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里的一台联欢会也是几个家长帮助组织的。

  每次有类似活动,女儿都会在我耳边唠叨,希望我也能去学校帮忙。”但在几次没有帮忙后,女儿对妈妈道出了心里话, “合唱比赛结束后,我们老师让×××(帮班里排练的那位妈妈家的孩子)站起来,我们全班同学都给他鼓掌,都对他说谢谢。我也想为班里作贡献。”

  当前,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创新,这本是合理的,老师也并没有强迫家长必须到校帮忙,但是,当家长是否帮忙与孩子在班级的地位关联时,很多家长都坐不住了,怎么忍心让孩子在同学眼中的形象下跌,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孩子提早放学,爸妈开始早退

  为了给孩子减负,孩子们的放学时间越来越早了,很多地方的小学下午两点半就可以放学了。在最近某地出台的减负新政中,小学低年级每周有两个下午不上课,中午12点40就放学。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孩子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度过童年,但在实际执行中却给父母带来了很多不便。

  其一,由于人员流动加快,机动车越来越多,为安全起见,所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必须家长接送;其二,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后半段,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已经成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