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病因和预后(北极秃狼)

儿童资源网

抽动症的病因和预后(北极秃狼)

  CD4代表患儿的免疫水平,越低病程越长、抽动越难恢复。CD8是细胞毒性细胞,随体内病毒载量升高,越高抽动越严重。苏州儿童医院认为免疫功能紊乱是抽动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一定数量患儿与一定数量健康儿童细胞免疫指标对比有以下结论(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患儿CD4在17.81-35.97之间,高于36没问题

  (2)患儿CD8在23.54-41.62之间,低于23.54没问题

  (3)患儿CD4/CD8在0.53-1.23之间,高于1.23低于2没问题

  (4)患儿NK细胞在3.61-16.06之间(固有免疫,NK细胞低)

  体液免疫也叫免疫五项,内容包括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和C4。体液免疫下降主要是IgA或IgG下降,这两种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液和上下呼吸道的粘膜组织,在医院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得的数据,是粘膜组织的分泌型抗体,低了以后上下呼吸道发生反复感染,越低病程越重。此类患儿大部分有鼻炎和结膜炎,除反复的咽喉部急性感染,后期多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

  细胞免疫低和体液免疫低所涉及的抽动部位有区别。细胞免疫低更容易发生全身性感染,抽动部位广泛。体液免疫主要控制呼吸道和咽喉部感染,抽动症状主要发生在五官至躯干上部之间,对呼吸道的影响很重。有人说长时间的咳嗽也是抽动,那纯粹胡说八道,那是感染,在咳嗽缓解后发生的清嗓和吭吭才是抽动。

  6,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缺乏也是营养不良的一个指标,尤其是锌和铁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和抵抗力影响很大,换言之,如果这两种缺乏,抽动症很难好。

  7,废除肝功能、心肌酶、总IgE的检查

  这些项目由父母自己决定,如果孩子长期面黄肌瘦,可查肝胆功能,人体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是肝脏,蛋白质营养不足是免疫力下降的一个重要指标。

  抽动症儿童一旦进入多发期,心肌酶(血清肌酶)肯定升高,所以它是多发性抽动的一个主要标志,不信的可以去查查。

  血清肌酶包括五项: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胫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它们在肌炎活动时升高。CK或CKMB是属于心肌损害、骨骼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在抽动严重时,CKMB大幅度上升时往往提示发生了包括心肌在内的全身肌肉组织大面积损伤,预后较差。其中CK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它的95%以上来自骨骼肌,在肌炎初期即升高,肌炎稳定后、临床症状尚未好转时下降,对病程追踪有重要意义。在所有肌酶中LDH或HBDH恢复最慢,在症状明显好转及其它指标均恢复正常时仍高于参考值。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肌酶升高只能证明身体有肌肉组织炎症,如需确诊心肌炎还需配合心电图,CK和HBDH升高容易心肌过累和心跳过速,当抽动症儿童出现体力下降、胸闷、呼气等特征时应怀疑心肌受损。

  总IgE是过敏体质和寄生虫感染的判定指标。

  十三,抽动症的治疗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跟遗传、营养不良(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过度感染有关,因此抽动症的治疗重在体质,提高食欲和吸收能力,以及增强抽动期间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病程恢复。

  这条路很难走,提高体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危难时刻大家都像风雨中翻飞的树叶,失去立场和方向,加上缺乏最基本的医学常识,连彼此间的沟通都成了问题。目前我观察到的共性就是: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症状缓解盲目乐观、症状严重不能理性。我本来只想把抽动症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不再提供具体手段,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现实得不能再现实,什么原理不关心、只需要马上见效。算了,也是该我离开的时候了,这趟浑水我负不起责任,最好去找那些把牛逼吹上天的人。

  1,赖氨酸维B12:增强抵抗力、提高食欲。它的作用大家自己去查,大概会在20天后起效,起效后食欲旺盛,这时需要控制饮食三个月,然后再慢慢放开,否则背道而驰,还有,睡前两小时禁食。消化吸收不好是很多抽动症儿童体质下降的原因,营养不良导致免疫细胞生成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2,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其是铁和锌,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和抵抗力影响很大,我发现部分多年抽动的小孩存在严重缺铁或缺锌的情况。

  3,适当的免疫调节剂,会促进病情恢复。因反复感染,免疫器官受损(如脾和淋巴结肿大),免疫功能下降,又是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1)细胞免疫如CD4低、CD8低,可用匹多莫得和脾氨肽提高免疫功能。

  (2)细胞免疫如CD4低、CD8高,可用转移因子降低免疫反应,缓解抽动症状和免疫损伤。

  (3)体液免疫如IgA或IgG低,可用免疫球蛋白(防感宝贝)预防急性期和慢性期反复感染。

  (4)免疫指标低是免疫功能下降,免疫指标高是感染,通常一次检查的结果不能准确的反应机体的免疫状况,某些细菌、革兰阴性菌急性感染期间可致CD4或IgA升高,而应用抗生素期间可致CD4下降。

  4,如果“不小心”把孩子送进爆发期,不要骂人、不要疯狂,要坚持既定原则,原因前面已说过,不是坏事。很多孩子早期的抽动呈渐渐加重的过程,这期间特异性免疫功能低,抽动症状固定、单一、长时间无法缓解。根据我两年来的观察,很多孩子会在某个年龄段突然进入多发期,早期顽固的症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全身多发症状,几个月后大部分症状缓解,少部分症状开始到处转移,总是一个地方好了换个地方又开始,简直就像计算机程序中的死循环。在刚开始转移的时候,在上一个症状和下一个症状之间还会有交叉,慢慢的等上一个症状完全好了下一个症状才开始,再后来两个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症状越来越缓,我观察这时的抽动不像抽动,更像是某个部位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要舒缓一下,我理解可能是肌肉损伤的恢复期(以脖子为甚),再然后就结束了。

  爆发期确实很崩溃,没有任何前人总结过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只是那些一看就是胡说八道的软帖。爆发的早期和中期,我曾感叹儿子不经一点风吹雨打,一点点疾病的刺激都能让他反复,爆发期之后,确实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好。第一,链球菌感染指标连续下降。第二,中性粒细胞比率和淋巴细胞比率回归正常,淋巴细胞数回归正常(感染消失,淋巴结肿大已有根本性好转)。第三,每年必犯的鼻炎今年奇迹般好了。第四,虽然上次复查细胞免疫被医院耍了乌龙,但已有早期的一些父母拿出了细胞免疫恢复的化验单,我儿子各方面指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细胞免疫也应该恢复,不然长期的链球菌感染不可能好转。

  可能很多孩子跟我们一样,抽动严重后再没有过发烧,反正我儿子至少两年没发烧,谁知后来的一次发烧竟然降不下来,四五天都是在38.5至39.5之间徘徊,最后不得不使用最好的抗生素。在这我要说一下,据我所知,发烧是人体清除各类感染的过程,不把体内细菌全部消灭是不会罢手的,一次发烧会带走很多慢性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抗生素。发烧之后身体很虚弱,至少需要一个礼拜才能恢复,这期间需要加强营养。

  5,虽然爆发的巅峰过后孩子开始好转,但由于中性粒细胞比率低,孩子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差,非特异性感染是孩子症状迁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此时仍然需要加强体质的调理,加强运动,只要症状在好转,一定时间之后总会彻底消失。那些在孩子症状消失后仍然不放心的父母,可以做一次全面的复查,再对比以前的指标,你肯定会感叹孩子以前的身体有多差。

  6,急性感染必须及时治疗

  发生抽动后免疫功能很差,各类感染导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增生越厉害淋巴细胞就越高,抽动就越难好,一个严重肿大的扁桃体和淋巴结,不但丧失免疫功能还成为反复感染的对象(还包括它们的免疫管辖区),这就是扭头或发声成为顽固抽动的原因,所以有急性感染要及时治疗。另外,除了医院配制的药,家长也可灵活搭配,如鼻炎急性发作,可加匹多莫得和免疫球蛋白(防止合并感染咽炎),急性咽喉炎可加免疫球蛋白,这些措施可极大缩短急性病程,成年人也可试试,不但症状会减轻许多而且病程缩短一半(反正我是试过了)。

  我观察我儿子历次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数,早期的还是高的,但并没有象有些孩子那样很高,一是体质有差别,二是感染不同毒性不同,三是我们及时应用长效青霉素对抗链球菌感染,淋巴结没有过度恶化。凡事有利有弊,长期应用抗生素对身体不好,我们在他抗O降到300多的时候停止使用、尾巴由他自己处理。

  7,寄生虫感染对抽动的影响。

  寄生虫分泌毒素,也可造成淋巴结肿大和急性淋巴结炎,对抽动、尤其是腹部抽动影响很大,加之寄生虫感染可引起体内总IgE升高,加重过敏,故打虫后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群里的很多孩子身上得到验证。蛔虫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在治疗抽动前有必要做一次驱虫。人体寄生虫种类多、寄生部位不同,应用肠虫清才能把它们都清除,寄生虫的二次感染很厉害,一次驱虫很容易又感染回来,所以在半个月后应进行二次驱虫。肠虫清会把虫体溶解,体内毒素会比平时增加十几倍,感染很重,抽动也反复得很厉害,应该有一定的防范措施(转移因子、抗病毒口服液、蒲地蓝联合使用),随后症状缓解,很长时间躯干平安无事。

  8,转移因子也能治疗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转移因子能调节人体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内的生成,调整多项免疫指标、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纠正机体失衡的免疫、使免疫功能低下或亢进得到调整,由于转移因子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使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防治儿童的呼吸道感染、儿童哮喘和肺炎、轮状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肠炎、带状疱疹、病毒性心肌炎、扁桃体炎,与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肝、儿童变应性皮炎、辅助治疗肺结核、防止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复发性口腔溃疡等方面效果显著(哮喘和变应性皮炎是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引起的第IV型变态反应病,患儿CD4高、CD8低、CD4/CD8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