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和法国的文化交流协定,一九八二年新年伊始,中央歌剧院首次把法国著名歌剧《卡门》搬上中国舞台,轰动了北京.法国《世界报》发表之章说:"中国人用毛泽东的语言演唱的《卡门》,一月一日在北京首演获得了罕见的成功."《费加罗报》评论称:"《卡门》在紫禁城获得了凯旋般的胜利."此后,歌剧《卡门》不时在中国舞台上演,在电台.电视台播出,有关唱片.录像带和激光盘在中国音像市场畅销不衰.
乔治.比才作曲的歌剧《卡门》,是由剧作家享利.麦牙克和吕多维克.阿来维根据法国著名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四幕歌剧的.歌剧《卡门》与小说原着在艺术上可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都是世界文化瑰宝,一部是不朽的音乐名著,一部是不朽的文学名著.
凡是世界名著,大都给读者.观众或听众留有无限开放的欣赏时空,也就是说,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读者.观众和听众,都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艺术的熏陶和享受.
中国读者对卡门这个艺术形象并不陌生.梅里美的小说在中国早就有译本.现在观众和听众熟悉的吉卜赛女郎卡门,就是读者早就熟悉的嘉尔曼.卡门就是嘉尔曼,都译自法语"CARMEN".为了把小说与歌剧加以区别,我们还是主张保持小说原来的译名嘉尔曼.
梅里美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少而精",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人都是精雕细刻之作.《嘉尔曼》就是作家经过十五年长期生活.知识和艺术积累精心构思的结晶.
梅里美年轻时不仅爱好文学创作,而且热衷于学术研究,对考古.社会调查有浓厚的兴趣.一八三○年,梅里美到西班牙旅行,结识了蒙蒂若女伯爵,并成了她的终身朋友.女伯爵向她讲述了西班牙北部山区一个纳瓦人爱上一个波希米亚女郎,结果为爱情杀了情敌又杀了情人的故事.梅里美曾到西班牙古战场进行考古调查,听到大量关于强盗何塞.玛丽亚的侠义与罪恶活动的故事.有一次,他在穆尔维德罗附近住进一个乡村野店,受到一个叫嘉尔曼西塔美丽姑娘的接待,目睹了她的巫术表演.他观赏过西班牙斗牛的壮烈,也领略过刑场行刑的悲惨.作家在西班牙的所见所闻,大都通过书信形式在法国文学刊物发表.嘉尔曼的艺术形象一直在他心头萦绕,多次呼之欲出,但迟迟不肯进入小说角色.直到一八四四年,梅里美完成了对波希米亚流浪民族广泛的社会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波希米亚的风俗习惯和生动谚语,并且写成了学术论着.最后,他在研究唐佩德罗国王历史时,发现玛丽亚.帕迪利亚女王是"波希米亚人的伟大女王",即波希米亚巫术的老鼻祖.于是,梅里美终于给嘉尔曼找到了"灯街"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活动基点.一个在世界文坛.乐坛.影坛大放异彩的波希米亚女郎形象终于脱颖而出,倾倒了无数的隔世读者.听众和观众.作家掌握的原始素材,本来足可以写出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但梅里美硬是把长篇小说的题材高度浓缩成短篇小说,可见作家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惜墨如金.刻意求工的语言风格.古人云,山不在高在于仙,水不在深在于龙,读过梅里美的小说,我顿时想添一句:文不在多在于精.《嘉尔曼》正是梅里美细针密缕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