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七卷
格:就我所能知道的而言,我全同意.
苏:那么来吧,你也来同意我下述的看法吧,并且在看到下述情形时别感到奇怪吧:那些已达到这一高度的人不愿意做那些琐碎俗事,他们的心灵永远渴望逗留在高处的真实之境.假如我们的比喻是合适的话,这种情形应当是不奇怪的.
格:这是不足为怪的.
苏:再说,有人假如从神圣的观察再回到人事;他在还看不见东西还没有变得足够地习惯于黑暗环境时,就被迫在法庭上或其它什么地方和人家争讼关于正义的影子或产生影子的偶像,辩论从未见过正义本身的人头脑里关于正义的观念.他假如在这样做时显得样子很难看举止极可笑,你认为值得奇怪吗?
格:一点也不觉得奇怪的.
苏:但是,凡是有头脑的人都会记得,眼睛有性质不同的两种迷盲,它们是由两类相应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亮处到了暗处,另一是由暗处到了亮处.凡有头脑的人也全会相信,灵魂也能出现同样的情况.他在看到某个灵魂发生迷盲不能看清东西之时,不会不加思索就予以嘲笑的,他会考察一下,灵魂的视觉是由于离开了较光明的生活被不习惯的黑暗迷误了的呢,还是由于离开了无知的黑暗进入了比较光明的世界,较大的亮光让它失去了视觉的呢?于是他会觉得一种经验与生活道路是幸福的,另一种经验和生活道路是可怜的;他如果想笑一笑的话,那么从下面到上面去的那一种是不及从上面的亮处到下面来的这一种是可笑的.
格:你说的十分有道理.
苏:这是假如正确的,那么关于这些事,我们就必须有如下的看法:教育实际上并不象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将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象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双眼里去一样的.
格:他们的确曾有过这种说法.
苏:但是我们目前的论证可以说明,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象眼睛.......整个身体不改变方向,眼睛是无法离开黑暗转往光明的.同样,作为整体的灵魂必须转离变化世界,一直至它的"眼睛"得以正面实在观看,观看所有实在中最明亮者,即我们所说的善者.是如此吧?
格:对.
苏:于是这方面或许有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即一种让灵魂尽可能有效地尽可能容易转向的技巧.它不是要在灵魂中创造视力,而是肯定灵魂本身就有视力,但认为它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或不是在看该看的方向,因此想尽一切方法努力促使它转向.
格:或许有这种技巧.
苏:所以,灵魂的其它所谓美德似乎近于身体的优点,身体的优点的确不是身体里本来就有的,是后天的教育和实践培养起来的.但是心灵的优点好像的确有比较神圣的性质,是一种永远不会丧失能力的东西;因为所取的方向不同,它可以变得有用而有益也可以变得无用而有害.有一种通常被说成是机灵的坏人.你有无注意过,他们的目光是多么敏锐?他们的灵魂是小的,但在那些受到他们注意的事情上,他们的视力是十分尖锐的.他们的"小"不在于视力贫弱,而在于视力被迫服务于恶,最终是,他们的视力愈敛锐,恶事便也做得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