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些就是所谓僭术("僭主的家法"),也就是用以维持僭政的手段;只要有补于自己的政权,僭主是不惜采取任何恶劣手段的.我们可把上述这些手段及其相应的目的综合为三项要旨.第一,僭主的目的及其所采取的手段在于摧毁其臣民的精神.他们明白,任何精神衰弱的人对谁都不作反抗.第二项要旨是散播并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不睦和疑忌.人们一旦互相信任而达成团结,才能起来推翻僭主政权;因此僭主经常同好人们为仇.他们知道好人们对于其统治多所不利......好人既不愿被人看做奴隶而以受治于专制政治为耻辱,而且他们又习惯于互信,尊重朋友之义,不做诬害告密等卑劣勾当.第三项要旨为削弱臣民,使人人都无能为力.人们倘若明知起事没有成功希望,也就不敢轻意尝试.因此,全邦人们如果全都软弱,那么谁也不会起来与僭主为难了.
章里,我们把僭主们常采取的诸手段汇总而分列起来就是这么三个要旨:(一)在臣民间散播并培养不睦和疑忌,(二)使臣民无能为力,以及(三)摧毁臣民的精神.这里已经说明了保全僭主政权的两个途径之一.我们还要继续叙述另一途径.这另一途径所有的措施几乎全然相反.我们试回溯一下君主政体所以败坏的诸原因,就可明白这一途径的性质.曾经注意到使君主政体转变成僭主政体为毁灭君主政体的原因之一,那么使僭主政体转成君主政体就应是保全僭主政体的方法了......但是这个转变应该保证修正了的僭主仍能保持其个人权力,并且无论其臣民是否同意,仍旧由他统治.如果连自己的权力也一齐交出,这就等于废除了僭主政体.权力为僭主政体的基础,必须继续固执;至于其它方面,一个僭主尽可以依照王家的气象办事,至少可以装扮得像一位国王.首先,他应表现出自己关心公库.他不仅爱惜财赋,不把国帑用作自己的赏赐,以致引发民众的不满,当民众看到自己辛勤劳苦所得的收益,一旦缴给公库,立即被嬖幸所靡费或落入外邦人和艺师技匠之手,不会不愤慨抱怨的.他必须把自己的收支公告于国内......这种财务公开的政策,有些僭主的确曾经实行过.这样的措置,在人民看来,他似乎不像是僭主,更类似一个管家了.他也不必因此而担心自己财用匮乏;只要邦国的实权没有旁落,他就不患无财;假如他必须出国远行,那么,如果有所亏空,反比留有窖藏或库存为有利.通常,当僭主出征时,许多公民跟随他为士兵而驻守国外,他顾虑着所委派的留守人员和部队;要是府库空虚,留守人员就无所觊觎了.其次,他在征税和需要其它捐输时,应使大众明白这些款项都是为了公共事业的正当用途或军事方面的迫切需要而征收的;对于城邦的收益千万不可视作私蓄,他在处理一切公帑时,应使自己表现出监护人或司库员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