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悲剧(五)-第三卷-第31章
麦克米伦的脾性特别......桀骜不驯,不知道妥协,堪称当今的圣.伯纳德.萨沃那罗拉.圣.西米恩.隐士彼得(本段前后提到的诸人名,多半为基督教历史上的圣徒.).人生.思想,以及所有一切的组织和社会结构,在他看来,都是上帝的语言,上帝的表现和呼吸.就是这样.不过,他认为,魔鬼及其愤慨还是有它们的地方的......这个从天堂里被赶出来的撒旦,在地球上来回转悠着.可他心心念念想到的,只是耶稣的八福词(详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5章.).登山宝训(耶稣登山训众,说"虚心的人"等八种人有福了,故称"八福词".).圣.约翰和他直接看见耶稣,以及他对基督和上帝的解释(约翰说: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来的,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了他那里.详见《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1章第17.18.29节.)."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引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12章第30节.)这是一个离奇.坚强.紧张.纷乱.仁慈.具有自己独特之美的灵魂;为苦难而悲伤,并渴望一种在人世间难以得到的正义.
格里菲思太太跟他谈话时坚称,他应该记住罗伯达并不是完全没有罪的.难道说她不是跟她的儿子一起犯的罪吗?他怎能完全替她开脱罪责呢?是法庭铸成了大错.她的儿子极不公道地被判处死刑......都是由于这个姑娘那些令人动怜.罗曼蒂克.富于诗意的信所造成的.那些信压根儿不该都抛给全是须眉汉子的陪审团.格里菲思太太认为,凡是涉及一个罗曼蒂克的漂亮姑娘的惨案,这些须眉汉子就不可能公正无私地作出判断了.她在自己的传道活动中也发现这样的情况.
上面这种说法,邓肯牧师觉得既重要又很可能确实如此.据她那时说,要是有哪一位富有权威而又正直的上帝的使者能去探望克莱德,以自己的信念和上帝的话语的力量,让他认识到一个她深知他至今还不明白的道理......至于她本人呢,一是她已心烦意乱,二是作为他的母亲,所以未能向他说明这个道理......就他不朽的灵魂在今生来世来说,他跟罗伯达那种罪孽该有多么邪恶.可怕.这样,也许他会在上帝跟前满怀崇敬.虔信和感恩之情,让自己的全部罪恶通通洗净涤尽,可不是吗?要知道反正不管他犯没有犯过目下控告他的罪名......而她则坚信他没有犯过......可是,在电椅的阴影下......他不是随时有碰上一死的危险,(甚至是在最后判决以前)被召唤到主的跟前吗?身上还要背着那通奸的死罪,更不用说他不仅是在罗伯达跟前,而且还在莱柯格斯另一个姑娘跟前所有那些扯谎.负心的言行.难道说他不能通过改信基督教或是忏悔把所有这一切罪恶洗净涤尽吗?只要能拯救他的灵魂......那她和他也就能在今生今世得到安宁了.
邓肯牧师先后接到格里菲思太太第一封.第二封向他恳求的信,就在她到达丹佛后发出的这些信里,陈述了克莱德如何孤单,急需开导和帮助.于是,邓肯牧师就动身去奥伯恩了.一到那里,他首先向典狱长说明自己真正的来意......是要拯救克莱德的灵魂,为了他自己的安宁,也为了他母亲的安宁,为了上帝的荣光.因此,他马上得到准许,可以进入死牢,径直来到克莱德牢房.他在牢房门口停住了,往里头一望,只见克莱德怪可怜地躺在小床上,拚命想看看书.随后,麦克米伦这一瘦高个儿,正贴在钉上铁条的牢门上,并没做什么自我介绍,就低下头来,开始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