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选(上)-译者附记

儿童资源网

泰戈尔诗选(上)-译者附记


    信德(信德:居住在信德省(现属巴基斯坦)的一种民族.)来了,和他们同来的还有法国的将领.
    恭敬地把堡垒交给他们,你只有服从命令.
    幸运之神如今已背弃了国王维加耶辛哈;
    阿吉密堡用不着血战挣扎奉送给马拉塔吧!"
    "君王的命令,英雄的天职,到底何所适从呢?"
    长叹了一口气,痛苦地低语着杜姆拉吉.
    马鲁瓦的来使宣布旨谕......"全体放下武器."
    如石像一般呆立着的是将军杜姆拉吉.
    天色渐晚,牛羊踯躅在暮霭升起的田间,
    树荫下牧童的笛声悠扬而婉啭.
    "当阿吉密堡交在我手时曾在心中发誓,
    国王的堡垒此生决不在敌人手中丢失,
    今天莫非在国王的命令里竟要把誓言背弃?"
    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
    长叹着杜姆拉吉.
    拉其普特的军队羞愤地放下了武器,
    碉堡门前默默地呆立着将军杜姆拉吉.
    赭衣的黄昏悄悄降临在西方的田野间,
    马鲁瓦的队伍扬起灰尘停在堡砦门前.
    "躺在门前地上是什么人?起来,打开大门!"
    没有回音......无生命的躯壳再不会回答询问.
    君王的命令,英雄的天职如今再不使他忧虑......
    阿吉密堡砦的大门外长眠了杜姆拉吉.
   
    1900年10月
   
    译 者 附 记
    故 事诗(Kathe)是泰戈尔最为印度人民所传诵的诗篇,中小学课本中必选的教材,也为大学文学系学生所必读.一般人容或没有读过.或读不懂他的《吉檀迦利》,但没有读过《故事诗》的却不多见,"五河环绕着的英雄之国,辫子盘在头上的锡克......"(《被俘的英雄》)几乎男女老少人人都能背诵.
    故事大体分为四组: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锡克教故事和马拉塔及拉其斯坦的英雄故事.佛教故事取自《撰集百缘经》(Avadāna sataka).《菩萨譬喻论》(Bodhisattvāvadānamāla)和《如意树譬喻论》(Kalpadrumāvadāna......māla);印度教故事取自《歌赞奥义书》(Chāndogya Upanishado)及《敬信》(Bhakta......māla);其余的故事来自民间传说.佛教故事和印度教故事并非佛经与古圣梵典的翻译,而是诗人的创作,词句是诗人自己的,人物及情节也有很大的变动.这在一九○○年《故事诗》最初出版的时候,诗人已经作了声明,说"希望这些变动不致在文化传统及宗教义理方面造成罪过".
    在这部分诗歌中,诗人把一些为人民所喜爱的人物介绍给我们,虽然他们有些是普通的,平凡的,连名字也不曾留下的人物.这里有:信仰坚定.慈悲喜舍的佛教徒;反对宗教偏见,反对焚身殉节陋俗的宗教改革家;漠视种姓尊严的婆罗门;鄙夷黄金的修道者;人们理想中的大公无私.了解百姓疾苦的国王;不愿把土地献与敌人而宁可牺牲性命的将军;不畏强暴的公正的审判官;与异族统治者作顽强斗争,视死如归的男女英雄们......诗人以生动的口语.民歌的调子,歌唱出他们进步的思想,勇敢的精神,优秀的道德品质,从而教育那些在殖民地教育制度下不知道或忘记了.甚至鄙视印度文化遗产的年轻一代,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珍视自己的光荣传统.这也许就是在印度把这部诗集选做中小学及大学课本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