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选(上)-前言
泰戈尔的思想和世界观的来源是比较复杂的.印度传统的哲学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想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就叫做"梵".印度古代哲学史上有一句话:Tattvamasi,意思是"你就是它","它"指的就是"梵",换句话说,也就是梵我一体.这里面包括着我与非我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泰戈尔是把重点放在"人"的方面.他主张人需要神,神也需要人.两者互相依存,而人是主体.孟加拉女诗人黛维夫人说:泰戈尔对于人性有无限的信心,他有根深蒂固的乐观主义,他要求承认人是人.(《炉火边的泰戈尔》第123页)泰戈尔还说过:"对人失掉信心是犯罪."(同上书第23页)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西方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就很容易被他所接受.西方的自由.博爱.平等的思想也容易在他的思想中引起共鸣.既然梵我统一,人与自然统一,所以泰戈尔认为宇宙最根本的原则是和谐与协调.他之所以大力宣扬"爱",宣扬"互信互助",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黛维夫人说泰戈尔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诗歌后面的人》,第14页).在泰戈尔思想中也有一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他承认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流转变化.这样,又要和谐,又要流转不息,那就只能产生一种情况,用他的术语来说,就是"韵律".在泰戈尔的思想中,"韵律"占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韵律"是打开宇宙万有奥秘的一把金钥匙.我觉得,他之所以竭力主张和谐和韵律,就因为他的生活中.思想中有时候缺少和谐和韵律,同许多人一样,他的理想与现实也时时产生矛盾.他的生活和思想中有许多矛盾,有时候如清风朗月,有时又如骇浪惊涛.他在一九二四年写给罗曼.罗兰的信中说:"自己天性中也有一种经常发生的内战."这种"内战"表现在许多方面:对工人.对农民.对妇女.对暴力.对社会主义.对群众运动,等等,都有种种矛盾的看法.我觉得这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就是在他热心提倡的所谓东方的"精神文明"中,他也有矛盾.中国二十年代的那一批"玄学鬼"曾处心积虑想利用泰戈尔这一方面为自己荒谬的主张张目.但这是徒然的.泰戈尔还有另一个方面,他喜欢科学.他曾对黛维夫人说过:"我非常喜欢科学,而你却喜欢罗曼司.这些喃喃细语的被阳光照射的树叶子,它们每一摇动都在吸收阳光,同时制造出许多化学成分.通过大自然的数不清的脉管,经常不断地有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在进行着啊......人们简直要吃惊得目瞪口呆了."(《炉火边的泰戈尔》第72页)
了解了泰戈尔的时代背景.他的生平和世界观,才能了解他的文学作品.泰戈尔从十四岁就开始写诗,长诗《野花》在杂志上发表.一八八一年第一部诗集《黄昏之歌》出版,文名大震.以后又写戏剧和小说,一九○○年写了《故事诗》.在十九世纪结束以前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他写了近六十篇短篇小说,几部诗集,还有其他一些作品.这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代.到了二十世纪初叶退出反英运动以后,他仍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一九一二年写了《吉檀迦利》,一九一三年写了《新月集》,一九一三年写了《园丁集》,一九一六年写了《飞鸟集》.从一九一九年起,他积极地参加政治活动.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一年又写了大量的诗歌.他一生写了近两千首诗歌,出版了五十部诗集,写了长篇和中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一百余篇,剧本二十余种,还有许多论文学.哲学和政治的文章.回忆录.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谱了无数的歌曲,画了将近二千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