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四)-附录

儿童资源网

名利场(四)-附录


    萨克雷刻意描写真实,却难免当时社会的限制.维多利亚社会所不容正视的一切,他不能明写,只好暗示.所以他叹恨不能像菲尔丁写《汤姆.琼斯》那样真实(《全集》第三册导言六页.).他在这部小说里写到男女私情,只隐隐约约,让读者会意(《全集》第二册三五九页.).譬如利蓓加和乔治的关系只说相约私奔,利蓓加和斯丹恩勋爵的关系只写到斯丹恩吻利蓓加的手.如果把萨克雷和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福楼拜等相比较,就可以看出他们在描写真实的程度上.选择细节的标准上有极大的区别.
    萨克雷和菲尔丁一样,喜欢夹叙夹议,像希腊悲剧里的合唱队,时时现身说法对人物和故事作一番批评.作家露面发议论会打断故事,引起读者嫌厌.不过这也看发议论的艺术如何.《名利场》这部小说是作者以说书先生的姿态向读者叙述的;他以《名利场》里的个中人身份讲他本人熟悉的事,口吻亲切随便,所以叙事里搀入议论也很自然.萨克雷在序文里说:"这场表演......四面点著作者自己的蜡烛",他的议论就是台上点的蜡烛.他那批判的目光照明了台上的把戏,他的同情和悲悯笼罩着整个舞台.因此很有人为他的夹叙夹议作辩护(参看《小说家萨克雷》七一......一一四页;《英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二五一......二五六页.).但是萨克雷的议论有时流于平凡罗嗦,在他的小说里就仿佛"光滑的明镜上着了些霉暗的斑点"(见奥列弗.艾尔登(Oliver Elton)《一八三○......一八八○年英国文学概观》(A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二册二三一页.).还有一层,他穿插进去的议论有时和他正文里的描写并不协调.他对爱米丽亚口口声声的赞美,就在批评她没头脑.虚荣.自私的时候,口吻间还含蕴着爱怜袒护.我们从他的自白里知道,爱米丽亚这个人物大部分代表他那位"可怜"的妻子依莎贝拉(《书信集》第三册四六八页.),在爱米丽亚身上寄托着他的悲哀和怜悯;他在议论的时候抒写这种情感原是极自然的事,但是他议论里的空言赞美和他故事里的具体刻画不大融洽,弄得读者摸不透他对爱米丽亚究竟是爱.是憎.是赞扬.是讽刺(譬如凯丝琳.铁洛生就以为萨克雷是在讽刺爱米丽亚这种类型的女角(见《英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二四六页).).有的读者以为作者这般赞美的人物准是他的理想人物,可是按他的描写,这个人物只是个平庸脆弱的女人.是作者的理想不高呢?还是没把理想体现成功呢?读者对爱米丽亚的不满就变为对作者的不满了(参看《萨克雷生平索隐》三六页.萨克雷的女友......萨克雷认为有"一部分"和爱米丽亚相似的那一位......也很不满意爱米丽亚这个人物(见《书信集》第二册三三五页又三九五页).).
    萨克雷善于叙事,写来生动有趣,富于幽默.他的对话口角宛然,恰配身份.他文笔轻快,好像写来全不费劲,其实却经过细心琢磨.因此即使在小说不甚精警的部分,读者也能很流利的阅读下去.《名利场》很能引人入胜.但是读毕这部小说,读者往往觉得郁闷.失望.这恰是作者的意图.他说:我要故事在结束时叫每个人都不满意.不快活......我们对于自己的故事以及一切故事都应当这样感觉(《书信集》第二册四二三页.).他要我们正视真实的情况而感到不满,这样来启人深思.促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