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四)-附录

儿童资源网

名利场(四)-附录


    萨克雷把故事放在三十多年前,他写的是过去十几年到三十几年的事.小说不写古代.不写现代,而写过去二十年到六十年的事,在英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左右很普遍.但萨克雷独能利用这一段时间的距离,使他对过去的年代仿佛居高临远似的看到一个全貌.他看事情总看到变迁发展,不停留在一个阶段上.他从一个人的得失成败看到他一生的全貌;从祖孙三代人物.前后二十年的变迁写出一部分社会.一段时代的面貌,给予一个总评价.我们看着利蓓加从未见世面的姑娘变成几经沧桑的老奸巨猾;爱米丽亚从天真女孩子变为饱经忧患的中年妇人;痴心的都宾渐渐心灰;一心信赖老婆的罗登对老婆渐渐识破.成功的老奥斯本.失败的老赛特笠,他们烦扰苦恼了一辈子,都无声无息的死了.下代的小奥斯本和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一样自私;下代的小罗登承袭了他父亲没有到手的爵位和产业;他们将继续在《名利场》上活跃.我们可以引用萨克雷自己的话:"时间像苍老的.冷静的讽刺家,他那忧郁的微笑仿佛在说:'人类啊,看看你们追求的东西多么无聊,你们追求那些东西的人也多么无聊,"(《全集》第十五册三五二页.).萨克雷就像这位时间老人似的对小说里所描写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点头叹息.
    萨克雷最称赏菲尔丁《汤姆.琼斯》(Tom Jones)的结构(《全集》第二十二册二六七......二六八页.),可是《名利场》里并不讲究结构.他写的不是一桩故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幅社会的全景,不能要求像《汤姆.琼斯》那样的结构(有人说,萨克雷第一个打破小说当有结构的成规.他也不由小说的主角带领读者到社会的各阶层去经历,他以全知的作者身份,自己直接来描写社会的各阶层......见爱德温.缪尔(Edwin Muir)《小说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the Novel),三八......三九页.).萨克雷说,他虚构的人物往往自由行动,不听他的安排,他只能随着他们(《书信集》第三册四三八页;又《全集》第十六册二六一页.).又说,他虚构的人物好像梦里的人,他们说的话简直是自己从来没想到的(《全集》十六册二六一页.这个比喻很能启发人.萨克雷说,作家创造人物是把某甲的头皮,某乙的脚跟皮拼凑而成(《全集》第十六册二六二页).梦里的人物确是这般形成,但绝无拼凑的痕迹,个个是活人,都能自由行动,也不受我们有意识的管制.).又说,他不知道自己的故事是哪儿来的;里面形容的人物他从没看见过,他们的对话他从没听见过(《书信集》第三册四六八页.).萨克雷和狄更斯的小说都是分期在杂志上发表的,可是萨克雷不像狄更斯那样预先把故事全盘仔细的计划(参看波特(J.Butt)和凯丝琳.铁洛生合作的《狄更斯怎样创作》(Dickens at Work)第一章.),萨克雷写完这一期,再筹划下一期;他的故事先有部分,然后合成整个(杰弗瑞.铁洛生(Geoffrey Tillotson)《小说家萨克雷》(Thackeray the Novelist),剑桥版十四页.).他只选定几个主要的角色,对他们的身世大概有个谱儿,就随他们自由行动(参看《忧患的锻炼》四○七页.).譬如《名利场》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人问萨克雷故事怎样收场,他回信说:"我上星期碰到罗登夫人......"如此这般,随笔诌了许多事,大致情况后来写进小说里去(《书信集》第二册三七五......三七七页.).又如他起初准备叫爱米丽亚由苦痛的熬炼.宗教的启示,渐渐脱出狭小的自我,能够虚怀爱人(《全集》第一册三二二页,对照《书信集》第二册三○九页.).但是萨克雷改变了他当初的意图(参看《萨克雷生平索隐》三五页.),爱米丽亚到小说后部还依然故我,并没有听萨克雷的安排.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他不愿用自己的布局限制他虚构的人物自由活动,或干扰故事的自然发展.他叙事围绕着利蓓加和爱米丽亚两人的身世,两条线索有时交错,有时平行,互相陪衬对比.爱米丽亚苦难的时候利蓓加正得意,利蓓加倒霉的时候爱米丽亚在交运.这是大致的安排.不过逐期发表的每个部分里结构很严密妥帖,一桩桩故事都有统一性.譬加第一.二期写利蓓加想嫁乔斯,枉费心计,第三.四期写她笼络罗登,和他私下结婚,不料毕脱从男爵会向她求婚,她一番苦心,只替自己堵塞了富贵的门路.萨克雷总把最精警的部分放在每期结尾,仿佛对读者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例如乔治出征前和爱米丽亚重归和好;乔治战死疆场,爱米丽亚还在为他祈祷;罗登发现利蓓加对自己不忠实等等(参看《忧患的锻炼》四九九页.).他叙述的一桩桩故事都很完整,富有戏剧性,充满了对人生的讽刺.但是整部小说冗长散漫,有些沉闷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