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七)-第七部-重现的时光-02
然而,如果说我对此有些反感,那么,还必须注意的是我们往往把生活看得过于严肃,没有为著书立说把人们利用起来,而是完全相反.唉!我的情况可不同于维特,那么崇高.我没有一分一秒相信过阿尔贝蒂娜的爱,却二十次地愿为她奉献生命,为她丢弃家产,为她毁了健康.当问题涉及到写作的时候,我们十分谨慎,细细观察.剔除一切非真实的东西,可一旦只涉及生活,我们便为虚妄的谎言去破产.生病和自杀.确实,我们只能从谎言粗糙的外表中去提炼出一点儿真理(如果当诗人的年龄已过).忧伤哀愁是卑微和被憎恶的仆佣,我们向它们作斗争,在它们的钳制下我们每况愈下.它们是凶狠残忍的仆佣,却又无法替代,它们引导我们穿过地道走向真理和死亡.在遇上死亡前先遇上真理的人是幸运儿,真理的钟声先死亡的钟声为他们敲响,那怕它们间隔的时间是那么短!
从我过去的生活我还意识到,即使是那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也都曾为给予我今天将利用的理想主义的教诲而通力协作.例如,我同夏吕斯男爵的几次邂逅,即便是在他给我这种教训的亲德行为之前,就已经使我信服材料无足轻重到何等程度,通过思维什么都能用上,那几次邂逅的作用甚至胜过我对盖尔芒特夫人或阿尔贝蒂娜的爱,胜过圣卢对拉谢尔的爱.性欲倒错现象如此不为理解,遭到那么多劳而无功的指责,实际情况是这种现象的扩大竟更胜于已了如指掌的爱情现象.爱情现象为我们揭示出美色在我们不再眷恋的女人身上转瞬即逝,它又去驻定在一张别人会觉得是最丑陋的脸上,这张脸本应.有朝一日也必然会使我们自己也感到讨厌.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看到她在获得一位大贵族毅然抛开美丽的公主而奉献给她全部敬意的时候,她竟然跑到一个公共汽车查票员的大盖帽底下去了.每当我在香榭丽舍.在街上.在海滨再次见到希尔贝特.盖尔芒特夫人.阿尔贝蒂娜的面孔,我的惊讶不正证明回忆只会朝着与印象不同的方向延伸吗?它先与印象相吻合,继而离它越来越远.
作家不应因为性欲倒错者给他笔下的女主角装上副男性面孔而感到气恼.这种有点畸变的特殊情况只能使性欲倒错者继而得以把自己的全部概括性给予他读到的内容.拉辛还曾有一时把古代的费德尔塑造成冉森派教徒,以便使她充分地获得普遍意义.同样,倘若夏吕斯先生不给缪塞的《十月之夜》和《回忆》中使他伤心落泪的那个"不忠实的女人"戴上莫雷尔的面模,他既不会哭泣,也不会理解,他实在是通过这条狭窄曲折的唯一道路进入爱的真谛的.作家只是沿袭惯例用写序言和题献的那种言不由衷的语言说了个:"我的读者".实际上,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全都只是自我的读者.作品只是作家为读者提供的一种光学仪器,使读者得以识别没有这部作品便可能无法认清的自身上的那些东西.读者能从书本所云中做到自身的识别证明这本书说的是真话,反之亦然,两篇文章间的不同,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不能归咎于作者,而应归咎于读者.再者,对于头脑简单的读者,作品还可能太深奥.太晦涩,就象推着给他一块模糊的玻璃,读者无法用它来阅读.然而,另外有些特殊情况(例如倒错)可能造成读者需要用某种方式才能读懂:作者不应为此气恼,而是相反,给读者留有最大的回旋余地,对他说:"您自个儿瞧吧,用这块镜片是不是能看得清楚些,或者这一块,要不那一块."